挑戰極限的青年地質尖兵
一直以來,王宏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油、心中有責,她作為一名地質工作者,把信念和忠誠注滿地下油藏,刻苦鉆研業務,努力拼搏奉獻
王宏,女,漢族,1977年9月出生,大學文化程度,中共黨員,2001年7月參加工作,現任中石化勝利油田分公司孤島采油廠油藏動態分析專家、地質研究所副所長。
一直以來,王宏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油、心中有責,她作為一名地質工作者,把信念和忠誠注滿地下油藏,刻苦鉆研業務,努力拼搏奉獻,先后獲得山東省齊魯巾幗十杰、三八紅旗手,中石化突出貢獻獎,油田新時期優秀共產黨員楷模、勞動模范、第六屆“感動勝利”人物、優秀青年知識分子等榮譽稱號。

孤島采油廠地質所的王宏,主要負責孤島稠油、化學驅、老區方案和地質信息化管理工作

工作中,王宏立足崗位、敢想敢干,依靠科技創新和精細管理提升老油田開發水平。
一、情系地質開發,在不斷創新中成就事業夢想
從事地質開發14年,“資源有限、創新無限,解放思想、挑戰極限”的理念早已深深植入王宏的內心,它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一種勇于創新、執著進取的精神。面對低油價新常態,王宏清醒地認識到,唯有創新,才能趟出老油田挖潛增效的新出路。
王宏將嚴細求實的地質精神與自身女性特有的細膩堅韌相融合,用“繡花”的精細勁兒剖析千米油層。圍繞“提高經濟可采儲量”這一核心,創新應用井網加密、水平井矢量開發、低效水驅轉熱采等調整技術,增加經濟可采儲量350余萬噸,使邊底水稠油、特薄層、超深層等“禁區”得到有效開發。圍繞化學驅“均衡驅替和提升噸聚增油效果”,攻關二類項目高段塞、流場轉變+非均相復合驅技術,年增油穩定在70余萬噸,中石化重大先導試驗中一區Ng3聚驅后非均相復合驅采收率突破60%;圍繞稠油提升“熱效率、熱利用率和油汽比”,攻關深層特稠油、2-3米薄層敏感稠油、高輪次吞吐后熱化學驅等配套技術,年產油穩定在100萬噸,中石化重大先導試驗中二北Ng5熱化學驅采收率突破50%,稠油提高采收率技術獲山東省科技創新一等獎。近年來,王宏先后編制30余個大型調整方案,參與9項中石化、油田分公司重大先導試驗項目,有58項科研成果獲局級以上獎勵。
二、培育青年人才,在勇于實踐中打造攻堅團隊
從事地質工作不能只憑一時的激情,必須要傳承老一輩石油人吃苦耐勞、探索創新、追求卓越的精神,才能厚積薄發做出一番成就。從一名技術人員成長為專家,王宏深刻體會這種精神的傳承是督促青年人成長成才的不竭動力。
王宏帶領的開發團隊,大多是80后的青年人,思想活躍但經驗不足。在工作中,她常常給他們講老一輩地質人的故事和我自己的成長經歷,讓他們體會地質人辛苦付出的背后更需要一種責任、一種擔當,讓“老”的地質傳統在每一個年輕人心中扎根發芽。王宏所帶的開發室幾乎每天晚上都有人在加班,一遇到重大工作,大伙兒往往顧不上節假日、禮拜天。在技術上,王宏堅持導師帶徒,實行優秀人才“倒金字塔”梯隊建設,即將人員劃分為業務骨干、中堅力量和隊伍塔基,通過一對一傳幫帶,開展建模數模、動態分析、潛力分析會等,讓青年技術人員挑起重任并形成有序接替。幾年來,王宏所帶的開發室取得局級以上科研成果80余項,其中“館陶組井網加密技術”榮獲中石化技術創新一等獎,團隊榮獲“山東省十大創新巾幗文明崗”榮譽稱號。
三、聚焦價值創造,在效益開發中實現更大作為
勘探開發是勝利人的“吃飯工程”,穩產量、保效益就是保發展、保飯碗,地質工作者責無旁貸、義不容辭。面對油田減虧扭虧、保效創效的嚴峻形勢,王宏積極轉變觀念,突出價值思維、效益至上,全力推進低成本開發,在保效創效中實現更大作為。
王宏負責的稠油單元本來就管理難、成本高,低油價形勢下更是難上加難。她們利用“三線四區”經濟運行模型對稠油井一口一口地“剝洋蔥”,摸清了每口井的運行現狀和提效點,采取優化注汽、全過程保溫等措施提高油汽比,確保孤島稠油噸油開發成本始終低于油田平均水平。針對蒸汽驅摸索出“間停注汽”管理法,孤汽9單元每年減少注汽量2.5萬噸、節約費用700余萬元,噸油成本降低20%。針對高段塞化學驅項目,采取優化注入、流場轉置等措施,中二北館3-4注聚單元連續9次延長注聚、保持13年高效注聚開發,目前已成為中石化注入量最大、注入時間最長的化學驅項目。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