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金霞,1967年7月生,莒縣庫山鄉源河村村民。
丈夫意外雙目失明,她不僅沒有嫌棄,反而加倍呵護,而且一人獨自操持家計,撫養幼子,贍養公婆,用柔弱的肩膀撐起了整個家庭的重擔。她是丈夫口中“天下難找”的好媳婦,是公婆心里的親閨女,是孩子眼中最堅強的母親。她就是莒縣庫山鄉源河村好媳婦--史金霞。
1991年5月1號,史金霞懷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無限的憧憬步入了婚姻殿堂,和庫山鄉源河村劉太中喜結良緣,開始了幸福的生活。可好景不長,當年秋天丈夫劉太中就出現了視力迷糊的癥狀。經縣醫院大夫的引薦來到北京同仁醫院就醫,最終確診為眼底視網膜色素變性。醫生告訴史金霞這種病目前在全世界無藥可治。對于這個幸福的家庭來說突如其來的疾病,讓原本幸福的生活蒙上一層陰影。她強忍著心痛和無助,毅然決然地帶著丈夫四處就醫,哪怕希望渺茫,也決不放棄給丈夫的治療。
在四處奔波的幾年里,丈夫劉太中的視力絲毫沒有任何好轉,只能靠藥物維持,而外債卻欠下了一筆又一筆。面對這樣的窘迫,面對這樣的絕望,丈夫劉太中決定外出經商以減輕家庭經濟負擔。經商幾年,生活稍稍有了起色,可是這樣的美好只是曇花一現。因經營不善,又虧損了五、六萬,生活再一次陷入窘迫。面對打擊,劉太中病情加重,視力完全喪失,整個家庭就靠史金霞種家里的幾畝責任田維持。突然失明對劉太中打擊很大,他煩躁、痛苦,自暴自棄而這期間,公公又被確診為胃癌。
為給丈夫治病,全家已是債臺高筑,公公患病無疑是雪上加霜。左鄰右舍、娘家人多次勸她離婚,盡早擺脫這樣的困境,可她堅定地說:“我要是離開這個家,這個家就徹底完了。”丈夫失去了光明,她愿意做他眼睛,丈夫喪失了希望,她愿意鼓勵他,開導他,帶他走出失明的陰影。就這樣,史金霞一邊四處奔波借錢,面對冷眼嘲諷,一邊照顧失明的丈夫、患病的公公、年邁的婆婆和年幼的孩子,心懷大愛的她堅定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擔。
盡管史金霞悉心照料,但公公還是于2006年去世了。史金霞強忍著悲傷一面安慰痛苦欲絕的家人,一面暗暗下定了決心:外出打工,償還債務。因為這么多年來,為了治病,這個家早已負債累累,背負著十幾萬的外債。對于一個農村家庭來說,這簡直是天文數字。堅強的史金霞思前想后,不得不痛下決心,舍下自己年幼的兒子,殘疾的丈夫,常年患哮喘病的婆婆,只身一人來到黃島的一家食品加工廠打工。為了多賺點錢貼補家用,她不怕苦不累,夜以繼日的干活。廠里規定一個月可以休四天班,別的同事都是一周休息一天,可是她為了回家照顧家人,只好選擇四天連休,每月回家一趟,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八年,她還清了所有外債。
史金霞的堅韌和不向命運低頭的決心漸漸的打動了自暴自棄的劉太中,在她的鼓勵下,經別人介紹來到市殘聯學習盲人按摩,他勤奮刻苦,好學善思,很快就掌握了熟練的按摩技巧,并被一家盲人按摩店錄用。經過不斷地實踐學習,終于在2015年冬天開起了自己的盲人按摩店。為了更好的照顧家人,史金霞又毅然回家,幫著丈夫打理店面,照顧孩子和年邁的婆婆。而丈夫劉太中在與顧客打交道的過程中,在史金霞的影響帶動下,性格漸漸變得開朗,提到妻子這些年的不離不棄,劉太中心中滿是感動。“沒有她就沒有現在的我,沒有她就沒有我們這個完整的家。”
史金霞用她的堅強、大愛,影響著丈夫,影響著整個家。過去的苦難,史金霞夫婦相濡以沫;今天的生活,他們攜手共進;未來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
責任編輯:趙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