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村級“孔子學堂”,助力家鄉精神扶貧

顧文曉在孔子學堂講課
顧文曉,男,1963年3月出生,臨沂市羅莊區冊山街道顧家沙溝村人,山東師范大學本科畢業,于2002年考取清華大學,并取得了清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現任英貝教育集團董事長,山東臨沂協和國際學校校長。數年來,顧文曉一直堅持捐資扶貧濟弱、傳播儒家文化的事跡受到群眾的一致稱贊。
顧家沙溝村過去有4條泥濘難行路。為方便父老鄉親出行,2005年顧文曉捐資20萬元修建兩條路。2016年冬季,捐資70萬元高標準修好了另外兩條路。每年春節、中秋節,顧文曉都去看望村里的孤寡老人,關心他們的生活。

顧文曉在村里設了孔子學堂宣傳欄

場所簡陋,但設施齊全
在修路和看望孤寡老人的過程中,顧文曉發現了一些村民身上存在的不文明、不孝順的現象,于是,他決定把孔子學堂引進顧家沙溝村,希望通過弘揚民族優良傳統美德,培育向善、尚孝、感恩的民風,讓家鄉變成一個有文化信仰、有道德追求的“好村”,讓這里的村民都成為“好人家”。
說干就干。短短兩天的時間,顧文曉就把大伯留下的老宅修葺一新,2016年12月26日,孔子學堂正式開學授課。
在顧文曉的帶領下,顧沙溝村孔子學堂通過學習儒家博大精深的文化,以孔子的儒學經典《論語》、國學經典《三字經》《弟子規》等為教學內容,結合顧沙溝村風村俗的實際,開展孝敬、感恩、行善、禮儀四大課程。每2個月為一期,課程全部免費。


孔子學堂在村里搞的紅紅火火,很受村民歡迎
學堂成立以來,顧家沙溝村民們報名踴躍,學員中最大的有69歲,最小的僅有10歲,目前已有2批共32名學員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學堂要求6點鐘教室準時鎖門,遲到者無法進入,行孔子禮時彎腰要達到30度,謝謝老師說完后才能鞠躬,物品擺放整齊有序,坐姿、站姿、讀姿等一些很細節的東西都有考核標準。學堂提出不比窮富、孬好、胖瘦、黑白、吃穿,只比感恩、比行善,還鼓勵學員每天做義工。
孔子學堂每天都針對文明禮儀習慣的養成進行學分考核,并按照學分高低,每年底進行一次集中表彰。通過教化,村民們逐漸養成了尊重別人、孝敬父母、施善與人的良好習慣,就像顧文曉所期待的,他們都成了“好人家”。
除了創辦孔子學堂,顧文曉也在一直以弘揚傳統美德、尊老愛幼為己任。至今已資助了近800余名貧困兒童,并在協和國際學校,發動了學校400余名教師開展“孝敬感恩文化建設工程”。“‘孝敬感恩文化建設工程’將‘做’與‘傳播’緊密結合,教師們身體力行的同時大力傳播孝敬感恩文化:自己班里的孩子、親戚朋友、鄰居、協和近3000余名家長都是傳播的對象,由此形成了小班級、大文化,學校先行,帶動社會的良好局面。”顧文曉說。
在不久的將來,顧文曉打算在捐資建設能容納5000余人的孔子學堂,讓全冊山街道、甚至全區的群眾都能分批次免費接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
山東省臨沂市政協委員、蘭山區政協常務委員,全國民辦教育十大杰出人物,世界杰出人士。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