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亞有個“中國宋”
宋之光,男,1976年8月出生,東營市第二人民醫院肛腸外科醫生。2015年8月,宋之光以中國第24批援坦桑尼亞醫療隊隊員的身份進入穆索馬醫院,成為醫院中的普外科醫生。

2016年3月赴姆旺給區義診
宋之光,男,1976年8月出生,東營市第二人民醫院肛腸外科醫生。2015年8月,宋之光以中國第24批援坦桑尼亞醫療隊隊員的身份進入穆索馬醫院,成為醫院中的普外科醫生。
初到坦桑尼亞的第一個星期,宋之光就染上了瘧疾,但是為了不影響醫療隊的工作,他靠著從家里帶來的藥堅持著。一天下午,宋之光和同事正在為一位患者做破裂腸管修補手術。正當手術快要結束時,他忽然感到一陣眩暈,差點摔倒在手術臺邊。瘧疾發作的痛苦讓他已經難以站直,但他仍然咬牙堅持完成了手術。據同事回憶,手術完成后,宋之光蜷縮在墻邊,臉上沒有一絲血色。手術患者出院時,對他豎起大拇指說“Daktari Song,asante sana”(宋醫生,謝謝你)。對于帶病上陣,宋之光戲謔道:“平均三四個月就得一次,現在已經習以為常,我已經和這個對手做朋友了。”
坦桑尼亞醫護人員嚴重短缺。在穆索馬醫院一個宋之光就要撐起一個普外科。在那里艾滋病、瘧疾、霍亂等傳染病嚴重威脅著當地人的生命安全。由于防護條件比較差,患者在做術前都不會檢查艾滋病,在為當地居民做手術時,他和同事必須足夠小心。“去年六月份的一天,一連做了三臺手術,結果不小心被針扎了一下,其中有一個病人是艾滋病陽性,當時腦袋懵了,后來趕緊去檢查,還好沒事,這才放心。”
為了最大限度的保障當地居民的身體健康,宋之光的日程里沒有假期,他主動下鄉義診。當地人都比較平窮,很多患者得了病就只會等靠,不到危急的時候不來就診,所以宋之光經常去偏遠地區送醫送藥,當地居民一看見中國醫生來送醫送藥就拖家帶口過來,十分歡迎中國醫生。
由于宋之光醫術精湛,當地患者經常慕名而來,有一次一個小孩摔傷脾破裂,過來的時候已經休克了。當時成功挽救了孩子的性命,孩子的父母拉著宋之光的手就要跪下。有時候患者過來看病會拿著當地特產來感謝,甚至有一個病號帶著家里的老母雞過來,說什么都要讓宋醫生收下。宋之光會給他們一些錢,也讓他們打車回去,“當地人很窮沒有錢,很多人都是步行過來看病,都舍不得花錢坐車。”
工作生活環境變化加上長期的勞累,2015年12月份,宋之光得了輸尿管結石,疼得非常厲害。但是當地條件有限,沒有相應的藥品和治療設備。他疼得大汗淋漓,坐臥不寧。隊長跟他說,要不回國治療吧!可他卻說:“這里這么多的病人等著我,我不能走。等疼過這一陣子就沒事了。宋之光頑強的毅力和奉獻精神贏得了爭相傳頌,“中國宋”也成為他的美譽。
責任編輯:劉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