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云,東平縣老湖鎮(zhèn)大王峪村人,現年45歲。張紅云有這樣一個特殊家庭:95歲的奶奶偏癱十幾年;公公,因腦中風,偏癱在家;婆婆因病7年前去世;丈夫,患有小腦萎縮,僅僅能夠生活自理;小叔子,智障40多歲,至今光棍一人;為了照顧這四位特殊的病人,孩子至上幼兒園起,她就把孩子托給自己的妹妹照料(顧)孩子上學至今5年了,孩子在家的時間不超過半年,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懂事的女兒品學兼優(yōu)。現年43歲的張紅云就是這個家庭的主婦。張紅云十多年如一日,用她的大愛詮釋著“最美家庭” “好媳婦”的每一個字符。
張紅云“孝”字當先、“愛”字裝心。1999年,張紅云嫁到老湖鎮(zhèn)大王峪村,從嫁進張家那一天,八十高齡的奶奶就已癱瘓,她當做自己的親奶奶一樣,平時除了忙地里的活,堅持每天給奶奶喂飯、洗臉、擦洗……幾乎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老人身上。老人上了歲數,話多嘮叨是經常的,每當這個時候,張紅云從來不和老人計較小節(jié)。特別是老人身體不好,心里不痛快的時候,她更是無微不至地去照顧,家境雖然不富裕,但老人歲月的年輪卻在一天天擴大。老公公整天贊不絕口,逢人便夸:我家娶了個好媳婦,所以,結婚幾年來,一家人關系一直很融洽,從沒紅過臉、吵過架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2007年婆婆因病去世,當年夏季的一個傍晚,剛下地回家的老公公突然暈倒在地,當時,丈夫在天津打工,女兒才1歲多,家里家外就她一個中用的人,張紅云立即找車想把公公送往醫(yī)院,智障的小叔攔著不讓動父親,一拳擊到了她臉上,口鼻出血,暈倒在地,張紅云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必須立即送公公去醫(yī)院,她忍痛扶著墻站了起來,叫來鄰居把公公送往醫(yī)院,樓上樓下拿藥、輸水,一直忙到下半夜一點多鐘,直到公公病情穩(wěn)定下來,她理了下凌亂的頭發(fā),捂住被小叔打紅腫的臉哭了,給趕來幫忙的親戚交待了一下。然后又馬不停蹄地回家照顧癱瘓的奶奶和女兒。從此,院里、家里、地里成了張紅云生活的三點一線。在張紅云的精心照顧下,腦中風的公公保住了命,但身體落下了偏癱的后遺癥。不但失去了勞動能力,日常生活起居還需要人照顧。為了排遣老人郁悶的心情,張紅云時常將偏癱的公公扶出來曬曬太陽,諸如此類,太多太多……平常家務不平常,用她的辛勤、善良、孝心換來了一聲聲贊揚。
為了還清債務,丈夫只好把家庭重擔撩給張紅云一人挑,自己外出打工。張紅云為了多增加收入,將別人放棄不包的地攬過來自己種。一個人侍弄8畝多山地,這里面的汗水、苦水,只有張紅云自己知道,但她從來不和外人講。就在家庭條件有好轉的時候,2010年,丈夫暈倒在工地被確診為小腦萎縮,從此不能再干重體力活,家庭的頂梁柱出了問題,真如晴天一聲雷,重重擊打在張紅云身上。但良好的家庭熏陶,鑄成了她“當一個好媳婦、好老婆、好母親”的信念,不拋棄、不放棄,象一把無形的推手,支撐著這個看似瘦弱,實則內心無比強大的女子。1000多個日日夜夜的艱辛付出,她把一個復雜的家庭安排得井井有條,硬是無怨無悔地實踐著她的賢孝美德,最困難的家庭卻生活的如此幸福最美。
責任編輯:趙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