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盛學,1938年12月出生, 煙臺海洋漁業公司退休職工。
攝影照片登報紙,幫助解決困難事
于盛學愛好攝影,但并非喜山樂水,他的鏡頭更多是瞄準公共管理的短板和亟待解決的群眾問題,有一次,當他到西口公交場站乘車時,發現公交車司機洗拖把、上廁所都得從一塊寬約15厘米的“獨木橋”上過,顫顫悠悠,很不安全。于是他拍下了一張照片,發表在《今晨六點》,這件事情隨之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關注,很快進行了解決,公交車駕駛員們得知事情來由后,對這位高齡老人連連感謝。至今,熱愛攝影的于老每天熱都會騎著自行車在路上奔波,不是義務為社區拍照,就是在大路小巷街拍,于老通過鏡頭發現社會的真善美,鞭撻假惡丑,實現自己的“攝影公益夢”。
捐資助學舍小我,慷慨解囊助學情
在2016年3月18日安立盛志愿服務大隊的捐資助學活動中,于盛學拿出幾乎全部積蓄,一下捐助了73人。“能幫助孩子們,我打心眼里歡喜。”這是老人在舞臺上留下的唯一一句話。
今年78歲的于盛學,自上世紀60年代起學雷鋒做好事,只要看到報道的困難家庭,他都會想辦法給予援助,低保戶劉寶友、照顧癱瘓女兒的棲霞老媽媽、為白血病兒子籌款治病的“湯園爸爸”都曾是他援助的對象。在捐助對象中,于老對農民工留守兒童、困難學生格外關注,僅2014年至2016年三年時間里,于老就資助了203名煙臺地區邊遠山區困難學生,幫助他們實現了自己的學校夢。于盛學幫助過的人,不少人給他送錦旗以示感謝,現在他家墻上掛了32面錦旗。對于身邊需要幫助的人,于盛學從不吝嗇。他非常關愛環衛工人,曾花2000元錢包了一輛大客車帶領30多名環衛工人到萊陽觀櫻花、梨花,每年端午節、中秋節、春節都掏錢為環衛工人送上愛心粽子、月餅、大棗餑餑。
堅持不懈終成果,八旬老人好楷模
每當人們問起于老,他如此高齡為何不享受天倫之樂,而要如此奔波,甚至捐獻出所有的積蓄,他總會將自己與心中的標桿——劉盛蘭老人進行對比,在他心里,退休金應該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2015年12月18日,通過自己的申請,77歲高齡的于盛學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完成了他多年的夢想,他說“在學雷鋒的道路上,我將一如既往”,這是一名黨員的責任與擔當,更是對良心的承諾。
相關網絡鏈接:
責任編輯:趙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