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讓病人擺脫痛苦
王萍,女,1980年2月出生,2001年畢業于山醫衛校,參加工作15年來,一直從事護理工作,現任牡丹區中心醫院心內科護士長。
王萍,女,1980年2月出生,2001年畢業于山醫衛校,參加工作15年來,一直從事護理工作,現任牡丹區中心醫院心內科護士長。
“天使是美麗的象征,我渴望成為真正的天使,不僅僅是因為她的美,更是因為她能給人們帶來美好幸福的生活。”牡丹區中心醫院心內科護士長王萍說,“我沒有美麗的外貌,但我有一顆純潔的心,有著永不知疲倦的奔忙的身影。做護士,是我此生無悔的選擇!”多年來,她用滿腔愛心和真情,讓病人擺脫痛苦、遠離無助。


王萍曾任牡丹區中心醫院的首任ICU護士長。在曾收治的患者中,有一位患喉癌、腦梗塞且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因其家人護理不當,加上身體得不到有效清潔,病人全身多處患有褥瘡,奇臭無比。“接到病人后我一遍又一遍地清洗病人,直至臭味清除。”王萍說,“當時,病人家屬都嫌臭不愿靠近,病人也感到無望……”一周后病人的褥瘡得到有效控制,兩周后新的肉芽已生長出來。王萍說:“我們不比力氣,不比相貌,不比地位,我們要比的是一顆心,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只有這樣,病人才能擺脫痛苦。”
“當時病人入院時,因進食困難,口腔長期沒有清潔,他一張開口就發出陣陣腐臭,令人作嘔,我就一遍遍地為病人仔細做口腔護理。”王萍說,“多日后,不能開口說話的病人忽然吃力地舉起手在空中比劃著什么,我俯下身子側耳聽到他發出顫顫巍巍的聲音,說出了兩個字‘謝謝’……”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她的愛。當時王萍被深深地感動了,她太多的付出得到了回應。正是這種感動和贊賞,更加堅定了王萍為病人倍加付出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我們的護士,每天身穿護士服,頭戴燕尾帽,穿梭于病房之間,看似輕松,實則是在緊張中呵護著生命,在忙碌中把握著生命的進程。”牡丹區中心醫院院長張坤勇說,“她們是在病人和家屬的期待、焦怨聲中,用心守護著一個個身患疾苦的人,她們的辛苦付出不求回報,只求理解。”
有一次,“120”急救中心在接近下班的時候送來了一位昏迷不醒、年齡70歲左右的老人,還是一位“三無病人”。王萍就一直守候在老人身邊,老人清醒后一句話也不說,王萍就為她買來飯菜,第二天,王萍還拿來婆婆的衣服為老人換上。半個月的精心治療和護理,終于感動了老人。老人告訴王萍說,她叫楊素英,是河南駐馬店人,是跟老伴發生矛盾后離家出走的,已經出來一個多星期了,身體本來就不好再加上多天缺吃少穿的,就昏倒在了路邊,多虧好心人救了她。
“了解到老人的情況后,我趕緊聯系了市民政局和她的家人,她家人都萬分擔心……”王萍說,“記得大娘臨上車時還緊緊握著我的手說,閨女,你是好人,俺一輩子都不會忘了你……”王萍認為,作為一名護士,就要平等、真誠地對待每一位患者,把愛心奉獻給每一位病人,這種愛與奉獻才讓醫務工作者有了天使的光輝和翅膀。
“一名合格的醫務工作者,僅靠工作熱情是不夠的,還要有一流的專業技能。”王萍說,她平時嚴格要求自己,勤學苦練,還多次被選派去濟南、北京、上海進修學習,她每次都會緊緊把握住難得的學習機會,把先進的管理和技術帶回醫院。不少患者說:“只要看到了王萍,我們心里就踏實了一大半。”
用愛付出,用心奉獻。對于工作,王萍問心無愧,在她內心深處總覺得虧欠最多的就是家人。“由于工作繁忙,我沒有固定的節假日,一年365天,經常不能按時下班,而且隨時都有可能加班加點。”王萍說,“就算到了家,我也身心疲憊,很難得會為父母和孩子做上一頓飯……”工作人員有假期,但生命和健康不放假啊,王萍經常對孩子說:“親愛的孩子,媽媽不能正常陪你,是因為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媽媽要全力幫助那些生病的人打敗疾病、戰勝痛苦!”
有護士說,在護理崗位上工作了10多年,可怎么也找不到曾經走過的痕跡?護士的工作由于太過瑣碎,瑣碎得好像自己什么也沒有做過。“把每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王萍說,“對病人來說,我們一聲親切的問候,會讓病人放下幾絲忐忑;一個鼓勵的眼神,會讓病人增加幾分力量;一雙輕柔的手,會讓病人減少幾分病痛……”
精湛的護理技術,無私的奉獻精神,為王萍和科室贏得了口碑,連續多年被評為區優秀黨員、區先進工作者、牡丹區十佳護士等。在2014年的“中國夢”演講比賽中,榮獲牡丹區一等獎;2016年度,被市衛生局評為“最美白衣天使”;2017年2月,被牡丹區委、區政府授予“四德模范”榮譽稱號。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