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煤老板的綠色夢
張漢修,男,1958年2月生,淄川區羅村鎮河東村人。曾從事煤炭經營,取得第一桶金。幾經思考,他決定承包滿目瘡痍的黑山,轉型發展生態農業,綠化荒山、造福子孫后代。

張漢修,男,1958年2月生,淄川區羅村鎮河東村人。曾從事煤炭經營,取得第一桶金。幾經思考,他決定承包滿目瘡痍的黑山,轉型發展生態農業,綠化荒山、造福子孫后代。2年時間,他信守諾言,先后投資了1500多萬元,日漸修復了山上的礦坑,變綠了黑山,即便是5年內根本見不到效益,但他說,自己不是為了掙多少錢,最大的希望是,能將黑山打造成滿山皆綠、瓜果飄香的花果山、生態山。
作為依賴資源起步的老工業城市,山東省淄博市的礦產資源曾經非常豐富,尤其是在淄川區域,但經過幾百年大規模的開采,資源日益枯竭,留下許多廢棄的礦坑,滿目瘡痍,淄川區相繼被列入國家第三批、第四批資源枯竭型城市。
面對眾多散落在田野、山體上的礦坑,如何進行恢復、修復?至今還是生態建設的一個難題。而淄博市淄川區羅村鎮卻有這么一位先行者,靠著執著和信念,探索出了一條修復礦坑的新路子,奏響了一曲讓荒山舊貌換新顏的“綠色轉型之歌”。他就是人稱“石榴哥”的張漢修。
暮春時節初見時,張漢修正在與工人一起嫁接石榴。土黃色的膠鞋、挽起的褲腿上沾滿了泥土、黑紅的臉膛、憨厚的笑容,就像一個常年在地里風吹日曬的農民。簡單寒暄之后,便帶著采訪他的記者一邊看他的綠化成果,一邊講述著兩年來的酸甜苦辣……
社會資本進山,激活荒山、修復礦坑
現年58歲的張漢修是土生土長的淄川區羅村鎮河東村人,從小就熱愛土地。附近的黑山是他和小伙伴們經常玩耍的地方,對黑山有種獨特的情懷。
說起黑山,河東村的村民并不陌生。這座位于村東的大山,十幾年前人們在這里采挖石料,異常熱鬧;而如今卻是一座廢料坑滿坡的荒山,無人問津。每當路過時,看著滿目瘡痍的黑山,張漢修的內心就無比悸動,荒山在哭泣,他的心也在泣血,立下誓言要治理好這片荒山。
張漢修從事煤炭經營十幾年,由于管理有方,經濟效益不錯。當有了一定的資本積累后,他綠化黑山的愿望與日俱增。對自己而言,農村農業,是根植于心的情懷。幾經思考,他決定承包黑山,轉型發展生態農業。
張漢修的想法一說出,就遭到了家人、朋友等眾人的一致反對。這是為啥?原來,2年前的黑山是這樣的:一米多高的野草漫山遍野,大大小小的廢石坑到處都是,山上連條路都沒有,隨處可見裸露的黃巖石,連水都沒有,就更崩說種樹了!
可張漢修卻認為,除了個人情結,作為一名企業家,他有這個責任和義務,而且綠化荒山也是美化環境、造福子孫后代的大好事。在一片反對聲中,張漢修開始了他的植綠計劃。
誓言既出,就義無反顧。經過張漢修2年的努力,現如今的黑山,雖然廢棄礦山的痕跡依然可見,但已不再荒涼冷寂,而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坑洼不平的砂石路旁,楸樹、黑松、水杉等綠意盎然;一塊塊平整的山地里,一歲大的石榴樹整齊劃一;一個巨大的礦坑里,幾臺挖掘機正在轟鳴……
工業理念治山,一坑一策、因山制宜
隔行如隔山。張漢修雖然成長于農村,但由于一直從事工商業,對于農業知識一竅不通,如何規劃也沒有一個成熟的思路,看著眼前雜草叢生、廢坑遍地的荒山,他的腦子一片空白。
于是,外出學習,向專家請教……他到處取經,發展思路也逐漸清晰起來。他決定按照工業化理念,實行以軟籽石榴為主打,輔以油杏、蜜桃、山楂等多元化的發展模式。接下來,修路、填土造地、打井、種樹等依次展開,2年來他把資金和精力全部用在了山上。
種樹最怕缺水,于是他在山上打了3眼深井,又把電引上山,建立了覆蓋全山的灌溉水系。山上都是石頭,敷設水管的地溝,要用挖掘機一點點打,光這個工作,就用了一個月。他還在山頂建了兩個1000多平方的蓄水池,這也是一點點打出來的。
山上礦坑很多,最大的一個面積達100畝、深20多米。全部填土造地,難度很大,他借助礦坑地勢,修建了一個600平方米、高3米多的冷庫。冷庫上方,覆土造地,栽滿石榴樹。有了冷庫,就可以儲藏水果,進而進行深加工。
山上還有7個類似的礦坑,大的5畝多,小的也有2畝。張漢修因坑制宜,將其建成了魚池、藕池。由于高低錯落,計劃打造成梯田狀的生態景觀。別看借坑建池,那也是很費周折的,要重新石砌,還要做防滲處理。
綠色發展美山,滿山皆綠、瓜果飄香
眾所周知,農業周期長、見效慢,而在廢棄礦山上投資農業,不僅回報慢,投入也是驚人的。2年時間,張漢修信守對大黑山的諾言、對后代子孫的諾言,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先后投資了1500多萬元用于礦山基礎建設。但看著日漸修復的礦坑和變綠的黑山,他感到了一絲欣慰。他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管多難,都要持之以恒,一定讓這座山綠起來。
植綠中,張漢修意外發現,黑山含硒元素,可種植富硒農產品。為此,他成立了淄博河東富硒石榴研究院,聘請專家研發、繁育優良樹苗,以此帶動周邊群眾種石榴。先后成立了淄博河東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和錦川河富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助農致富。
為啥選擇種軟籽石榴?一開始,他嘗試種植蘋果、柿子等,但都未成功。偶然機會,他發現了軟籽石榴。這種原產于突尼斯的品種,糖分高、口感好、籽可吃、皮好剝、不裂果,而且價格比普通石榴要高2至3倍。如今河東生態園內,石榴樹品種達到5個、占地260余畝,育苗2萬余棵。此外,還有樹莓、黑松、楸樹等多個樹種。他還打算去以色列考察石榴新品種,發展一系列石榴品種,實現一年四季有石榴。并進一步發展石榴盆景、酒、果汁、糕點等深加工,建立體驗區和石榴博物館,讓人們看石榴、吃石榴、了解石榴文化,真可謂不折不扣的“石榴哥”。
如今黑山上雖然綠意漸濃,但5年內根本見不到效益。而張漢修說,自己不是為了掙多少錢,最大的希望是,用幾年時間,建立一個集休閑、觀光、采摘、體驗為一體的生態園,把這座700畝的荒山打造成滿山皆綠、瓜果飄香的花果山、生態山,實現自己一生的黑山夢。
責任編輯:劉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