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人間大愛的"好管家"
張梅,54歲,淄博金海世界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她出生于“華夏第一孝女顏文姜”的故里,沐浴著孝文化的和風細雨,還傳承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傳統美德,成立“12349”便民熱線為萬余名居民排憂解難,致力于養老事業,讓老人們安享晚年。曾入選“淄博好人榜”。

張梅看望困難老人
張梅,54歲,淄博金海世界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她出生于“華夏第一孝女顏文姜”的故里,沐浴著孝文化的和風細雨,還傳承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傳統美德,成立“12349”便民熱線為萬余名居民排憂解難,致力于養老事業,讓老人們安享晚年。曾入選“淄博好人榜”。她所創辦的博山區居家服務信息中心,被民政部評為中央財政支持的山東省唯一一個“居家養老示范項目”。
從“賢媳婦”到“好管家”
青年時代的張梅,身為單位業務骨干,在繁重工作之余,10余年如一日,無怨無悔地照料癱瘓在床的公公和高齡的姥姥,成為鄰里有口皆碑的“賢媳婦”。
2009年,張梅創辦淄博金海世家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先后取得了電力學校等10余個項目,解決了100余名人員就業問題,公司本著貼心、真心、誠心的服務宗旨,提升了社區生活環境和居民滿意度。2013年,張梅又成立了博山區居家服務信息中心,開通了國家民政部“12349”便民服務公益熱線,為700多名40、50的婦女免費提供技能培訓,更帶動全區1000余人實現就業,為萬余名居民排憂解難,被列為“博山區22件民生大事”之一。當年的“賢媳婦”成為博山人交口稱贊的“好管家”。
從“好管家”到“張媽媽”
張梅一直叮囑公司員工,居民生活無小事、事關民生必須時刻繃緊服務的弦。公司曾先后為低保盲人捐款并安裝采暖設備維修房屋,為殘疾人創業提供技術支持和推介……一次次的雪中送炭、溫情守護,讓他們贏得了群眾口碑,換來了群眾信任和滿意。她個人曾先后多次救助3位大病兒童,從捐款捐物到組織義演募捐再到無微不至的親情陪伴,她給患病的孩子帶去了鼓勵和曙光,幫助他們順利康復,回歸學校。
2013年8月,張梅通過參加區婦聯組織的“手拉手、心連心”一對一幫扶活動,與石炭塢小學先天性心臟病兒童——李云鵬結成了對子。從此之后,她不僅承擔起了李云鵬全年的學習費用,逢年過節,還親自來到東頂村看望李云鵬和他的奶奶,并送來救濟款和面粉花生油等生活物資。
2014年4月,當張梅得知中心路小學魏梓燁因患白血病急需骨髓移植手術費時,她立刻與公司運營總監許東策劃了“每人捐出一元錢,聯手救助魏梓燁”的募捐義演活動。活動當天,募集善款就超過了10萬元。募捐活動經《魯中晨報》等媒體報道后,僅僅三天時間,就為魏梓燁籌齊了50萬元的手術費。如今,被救助的魏梓燁同學已經康復出院,重返校園。
2015年9月,家住稅務街的大學生——李佳宸因患白血病又急需手術費。張梅得知后,又坐不住了。她馬上安排運營總監許東聯系《魯中晨報》等單位,于10月6日在百姓商廈門口,聯合舉辦了“血魔無情、我們有愛”大型募捐義演活動,活動當天募集善款21913元,從而掀起了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共同救助李佳宸的熱潮。
2015年11月,月嫂學員花瑞英的兒子不幸得了重癥再障性貧血,需要30萬元的臍血移植手術費。當張梅得知這一信息后,立即指示公司員工全力以赴想方設法為于熠晨籌款。公司運營總監許東立刻按照張總的指示,發起了網絡籌款活動,并于2016年3月26日、27日組織了兩天大型募捐義演,截至3月28日,網絡籌款已經達到了80628.47元,銀行賬號收到19623.99元,張梅又個人捐款10000元,募捐義演活動籌到善款43356.20元,總計籌款已經超過了15萬元!于熠晨的生命又看到了曙光。
張梅說,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聽到那些得到救治、戰勝病魔的孩子叫的那聲“張媽媽”!
從“張媽媽”到“一根手杖”
“一根手杖”,對健康人來說可能是是個玩具;但對一個殘疾人來說呢,那是生命的另一條通途。
2014年7月,家住南關社區的低保盲人——趙錦民給12349打來了求助電話。他家的偏房倒塌了,如果不及時把這些倒塌的墻磚運出去,雨季來到后,雨水就會倒灌進他的房間。張梅知道這件事情后,馬上召開辦公會,號召全體員工為趙大爺捐款,幫助他運輸垃圾。命令下達后,員工們積極響應,你10元,他100元,每個員工都奉獻出自己的愛心。“12349”愛心義工們拿著捐獻的2000多元錢,找來了拖拉機,趕在雨季之前運走了垃圾,解除了趙大爺的心頭之患。2015年9月,當得知趙大爺家的取暖爐壞了的時候,張梅又指示員工通過網絡發布求助信息。臨淄區柳店爐業負責人看到后,主動與公司聯系,愿意捐贈一臺取暖爐。10月8日,當柳店爐業取暖爐安裝好后,激動的趙大爺差點下跪。
2015年11月,家住窩疃社區的姜紹梅打來了求助電話。2002年的一場意外,造成姜紹梅頸椎損傷,頸部以下失去知覺,從此高位截癱,生活不能自理。有一次,她在網絡上看到我市很多殘疾人積極創業的故事,于是在同學幫助下,在網上開起了微商店(紹梅小店),專門銷售運動鞋等商品,但苦于不懂經營,生意慘淡,希望能得到幫助。12月17號,在張梅的帶領下,博山“12349”愛心義工們不僅為她送去了輪椅,還帶來了富有針對性的微商營銷策劃案。公司運營總監許東更是連續編寫了《殘疾母親做微商,你我動手幫一幫》、《等到春天來,我要去看青》等文章,通過微信群、朋友圈、QQ群、微博等廣為宣傳。一時之間,關注紹梅小店的網友們猛增到10000多人,添加微信好友的人數也超過了500人。博山12349的愛心義工們也紛紛轉發紹梅小店,并為她推薦放心貨源和商家,聯系愛心人士進行義購。2016年1月28日,姜紹梅幸福地告訴張梅,在大家的幫助下,她的微店一個月居然賣出了100多雙鞋子、100多斤干果和30多套床上用品,凈收入超過了2000元。
從公婆的“賢媳婦”到社會的“賢媳婦”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默默獻愛心、人間重晚情的張梅成了公司最好的品牌。2014年年初,博山區民政局把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171名低保孤寡困難老人交給了張梅,由她的公司負責上門服務。這既是高度的信任,又是無上的榮譽。接到這一工作后,張梅立即展開工作,帶領員工針對這171位“公公婆婆”,制定了細致入微、量身定制的服務方案。
2014年4月25日,是稅務街社區孤寡老人——周兆娟老太太的生日。當年邁的周老太太連自己都忘記生日是哪天時,張梅帶領全體員工,帶著生日蛋糕,一起來到周老太太家里,陪她度過了一個難忘的生日。
2015年10月21日,重陽節前夕,張梅率領100多名愛心義工來到了池上鎮泉子村,不僅給村里的老人們送來了大米、花生油、茶具、香腸、肉干等生活物資,還表演了精彩的節目,義務診療、義務理發等,同老人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重陽節。每逢周末,張梅與“12349”愛心義工們,風雨無阻地去看望和慰問這些低保孤寡困難老人們,被老人們親切地稱為自己的“好閨女”、“好媳婦”。
百善孝為先。面對迅速到來的老齡化社會,張梅暗下決心,一定要把為老服務事業做大做好,使更多的老人能夠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安享晚年。
2015年10月,張梅舉公司之全力,又創辦了“山東孝之源養老服務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全面進軍養老事業。張梅所創辦的博山區居家服務信息中心,被國家民政部確認為——中央財政支持的山東省唯一一個“居家養老示范項目”。
“我不過是孝鄉博山千千萬萬個好媳婦中的一員,我所能做的就是傳承和踐行,把大愛精神傳承下去。我的一米陽光,溫暖需要愛的地方;讓我們的愛,行遍博山孝鄉!”
責任編輯:劉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