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發全,男,漢族,39歲,原籍四川射洪縣人,禹城市梁家鎮楊官營村村民。他不遠千里,來到禹城,和妻子像孝敬自己老人一樣,精心照料三位舅爺爺的飲食起居,十幾年如一日,譜寫了一曲大孝至愛之歌。

何發全為舅爺爺夾菜

何發全為舅爺爺剪指甲
2004年,淳樸憨厚的何發全經人介紹,與楊官營村的張秀芹相戀并結婚。張秀芹自幼被3個舅爺爺拉扯大,他承諾與妻子一起為老人養老送終。為了這句承諾,結婚10多年來,何發全和他的“岳父”們同住一座房,同吃一鍋飯,精心伺候老人的飲食起居。
何發全干過廚師,經常變著花樣給老人做飯。2014年3月底,年過八旬的大舅爺爺因病去世,何發全為他披麻戴孝,體面地辦了喪事。大舅爺爺還沒過“五七”,三舅爺爺又不慎摔傷無法行動,何發全干脆辭掉了工作,每天為老人端屎端尿,用心照料,但還是沒能阻擋住老人離去的腳步。如今家中只剩一位老人,何發全比以往更加用心。用他的話說就是:“老人健康就是我最大的福氣。”
為伺候好老人,結婚至今,何發全只帶著妻子回過4次四川老家,只陪父母過了1次春節。二舅爺爺今年已經74歲,身體健康,精神矍鑠。天氣好的時候,何發全就用三輪車拉著老人去鎮上趕集,只要有空就陪老人去釣魚。“老二喜歡聽木板鼓書,發全就經常邀請俺村的木板鼓書藝人張連功到大街上說兩段,俺們也跟著沾光。”鄰居張連興笑著說,“鄰里有個啥事,他也是隨叫隨到,樂于助人。”
受父母的影響,何發全的兒子自幼就特別孝順。“五六歲的時候就主動幫老人們脫衣服、蓋被子。”談到今后打算,何發全說,“我再做做父母的思想工作,爭取把他們接過來,畢竟他們也老了,而這邊也離不開我。”
都說一個女婿半個兒,在楊官營村村民眼里,何發全作為一個女婿,比親兒還強。他心疼妻子身世,甘愿當上門女婿;對待“岳父”他比妻子都用心,孝老敬親成了鄉里聞名的“好女婿”。
何發全的事跡先后被德州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2015年12月,何發全榮獲“榜樣的力量——禹城‘四德模范’”榮譽稱號;2016年3月,被評為“德州市最美家庭”、“德州市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戶”;2016年12月,入圍首屆山東省文明家庭候選名單。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王琳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