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心照料聾啞弟弟74年
程衍英,80歲,淄川區龍泉鎮龍三村人。程衍英的弟弟程衍江先天聾啞、雙手殘疾、智力低下,在弟弟3歲時,他們的父母離世,自此程衍英便承擔起了照顧弟弟的重擔,如今弟弟已經77歲。他74年如一日照顧陪伴著弟弟,用老弱的身軀守護著弟弟的天空。

年逾八旬的程衍英悉心照料妻子和弟弟
程衍英,80歲,淄川區龍泉鎮龍三村人。程衍英的弟弟程衍江先天聾啞、雙手殘疾、智力低下,在弟弟3歲時,他們的父母離世,自此程衍英便承擔起了照顧弟弟的重擔,如今弟弟已經77歲。他74年如一日照顧陪伴著弟弟,用老弱的身軀守護著弟弟的天空。
寒來暑往,80年光陰一閃而過,上演人間多少悲歡離合。在淄川區方大公司宿舍樓,有這樣一位老人,在74個春秋、27000多個日日夜夜里,陪伴著先天聾啞、雙手殘疾的弟弟,努力支撐著一片天,演繹了一段不離不棄的親情故事。他就是淄川區龍泉鎮龍三村80歲的程衍英。
血濃于水 兄弟相依74年
程衍英老人出生于1937年,在他7歲那年,父母就相繼去世了。當時,弟弟程衍江只有三歲,先天聾啞、雙手殘疾,從那時起,他和三個姐姐一起承擔起了照顧弟弟的重擔。17歲時,最小的姐姐也嫁人離家,程衍英就把弟弟帶在身邊,和妻子一起照顧。
弟弟不只先天聾啞,智力也像個三四歲的孩子,要哄著來照顧,平時有什么好東西,哪怕是一顆糖、一個蘋果都要先給弟弟吃,剩下的才分給自己的子女。現在,弟弟牙口不好,老人要細心地把面條一點點搗碎、搗爛,饅頭一點點掰碎、泡軟再端到弟弟跟前,看著他一點點吃完才放心。弟弟身體不好,洗澡不能長時間站立,程衍英就找車拉著弟弟去附近的澡堂里洗澡、泡澡。每次都要先給弟弟擦洗完,穿戴整齊,然后再給自己洗,一來一回就得大半天時間,幾十年如一日從未不間斷。
“程衍江有福氣,沒有這么個哥哥精心照顧,他哪能有今天。”村民都這么說。“在我眼里,他一直就是個孩子。”程衍英說。在父親的熏陶下,子女們從小到大即使只有一顆糖果也要先拿給自己的叔叔吃。2011年,程衍江因腦血栓住院,多虧兩個侄子跑在前頭,把叔叔抱在懷里,樓上樓下做檢查,晚上陪床、白天送飯,都是侄子、侄女們的自覺行動,孩子們的懂事和孝順讓老人很欣慰。
天有不測 發妻臥床不起
2012年,程衍英的妻子因大腦萎縮失去意識,大小便失禁,臥床不起。從那以后,老人身上的擔子更重了。
每天凌晨三點,程衍英就起床開始一天的忙碌。先到隔壁房間查看弟弟有沒有尿床,再回來給老伴換尿布、擦洗身體。收拾停當,他趕緊到廚房準備早飯,擔心飯涼了,老人多年來養成了習慣:飯做好后先喂弟弟和老伴,然后自己再吃。喂飯時,程衍英要努力把老伴抱到胸前,再一勺一勺的把飯喂到妻子嘴里。因為妻子大腦萎縮,大腦不反應,飯熱了又涼,涼了再熱,喂一次飯有時要兩小時。
80歲的程衍英也曾腦血栓、腦梗塞住院,一只眼睛視力只有0.4,但他一刻不敢停歇。
為五保戶 養老送終
鄰村的五保戶司傳遠,當年因為無房可住,差點流落街頭。程衍英和妻子把老人接回家,專門騰出一間房子給老人住,還給他挑水、送炭、換洗被褥,細心伺候了十幾年,直到老人去世。
程衍英做過的好事很多,可他從不主動說起。他還是村里有名的“先生”,村里有紅白事都會請他去幫忙,鄰居冬天收拾煙筒、或者和子女鬧了矛盾,也會找他幫忙調解,村里的公共碾棚不知被他打掃了多少次,費心種的芝麻、玉米被別人摘去,他也從不與人吵嘴、爭執。
四世同堂 父慈子孝
在程衍英的影響下,孩子們都非常孝順懂事。兒子、女婿們會專門抽出時間讓老人放個假,帶老人到附近的山上、景點玩一玩。孩子們知道,父親這一生太不容易。如今,程衍英一家25口人四世同堂、其樂融融,他是一個普通的哥哥、丈夫、父親,卻盡己所能為子孫后代鑄造了一座大愛豐碑,鼓舞著晚輩們踏實走好人生路。
“現在子女都這么孝順,我的干勁大著呢,日子還有奔頭!”樂觀的程衍英對以后的生活充滿希望。
責任編輯:劉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