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立芹,女,1976年5月出生,漢族,群眾,濟陽縣德華安顧人壽保險公司濟陽營銷服務部經理。
面對內有現金若干的手提包,是留起來還是尋找失主?近日,濟陽的“保險人”王立芹毫不猶豫地選擇尋找失主,把所撿財物如數歸還,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出了一個最美的答案。
2017年1月2日,濟陽“保險人”王立芹外出辦事走到單位電梯門口時,發現地上有一個鼓鼓的手提包。她檢查發現,包內有現金17000元,銀行卡7張,身份證、駕駛證等各種證件十幾份,還有失主生意上的合同若干。“這么重要的東西,找不到了得多著急啊,一定得盡快聯系到失主!”面對眼前的財物,急著辦事的王立芹立即給自己的客戶打電話說明了情況,同時根據身份證上的信息聯系上了濟陽街道前辛村村委會,并找到了村民李濤的聯系方式。
急著趕來的李濤經過信息確認,從王立芹手中接過手提包后,感激地說:“大姐,讓我怎么感謝你才好啊!”為了表示感謝,李濤當面拿出2000元作為酬謝,被王立芹婉言拒絕了,她說:“誰丟了錢物都會著急,況且里面還有那么多證件,能及時找到你,我就很高興了!睘楸磉_感激之情,李濤專門定做了“拾金不昧,道德高尚”的錦旗,送到了王立芹所在的單位。
李濤是做門窗加工生意的,外出辦事時發現皮包不慎丟失,包內有現金、銀行卡和各種證件,還有與客戶簽訂的不少購銷合同,萬一找不到提包,損失的不僅是錢款,更麻煩的是要趕在年底前補辦各類證件、合同。李濤說:“沒想到粗心大意的我能遇到這么好心的大姐,人家是主動轉了好幾個彎跟咱聯系的,為了等我,人家還推了一個大單,這份感激實在是沒法用語言表達的……”
17000元,對王立芹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今年41歲的王立芹,家境并不富裕,老人體弱多病,孩子上學需要錢都是擺在眼前的現實問題。面對眼前的誘惑,她有沒有動過私心呢?“錢是人人都愛,但是不該要的錢就不能要,當時我就想著失主多么著急了,要第一時間聯系到他才好,自己的單丟就丟了吧,以后再聯系,能找到失主還回財物是最值得的,相信大家都會理解……”面對記者“撿到手提包時有沒有想過自己也需要錢?因為等失主自己丟了一份大單值不值得”的提問,王立芹笑著說出了最樸實的心聲。
王立芹出生于濟陽縣回河鎮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兄弟姐妹多,家境并不寬裕。善良樸實的母親從小就教育她“人不要貪,別人的錢財不要拿,人要多做好事、善事,不做損人利己的缺德事”。王立芹始終把母親的教誨銘記于心,并一直把這些話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樣對待你”這是王立芹一貫堅持的理念,平時的工作、生活中,她也是這么做的。王立芹告訴記者,自己從事保險行業6年了,經常會接觸到各行各業的各類人,去年的時候,自己一位比較挑剔的客戶母親重病住院,客戶出差在外照顧不上,自己就安排孩子住校,在沒有告知對方的前提下,主動去醫院守了三天三夜,和保姆一起精心照顧老人的吃喝拉撒,客戶回來得知這一情況,緊緊握著自己的手,感激地泣不成聲……后來,這位客戶成了自己的“鐵粉絲”,經常會聯系走動,還主動給自己介紹了好幾個大單……因為待人和善、業績突出,王立芹多次榮獲“優秀員工”“個人業績獎”等榮譽稱號。
王立芹,這位普普通通的“保險人”, 用自己拾金不昧的事跡,讓我們真切的感受到了來自身邊的溫暖,她用實實在在行動舉詮釋著“誠信友愛”的人生格調,綻放著正能量的光芒,感動著你我,溫暖著人心,也凈化著社會風氣。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良好道德風尚和崇高社會責任感的具體體現。當這種美德成為了一種習慣、一種行為模式,我們的社會也就勢必成為文明的搖籃。“保險人”王立芹把溫暖傳給了我們,我們也將持續傳遞給他人,相信終有一天,濟陽、濟南乃至更多的城市將成為人們津津樂道、舉手稱贊的道德標桿。
責任編輯:劉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