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香十里,用愛澆灌家園
“一個人做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在濰城區望留街道大柳樹鎮柳東村,就有這樣一位堅持做好事的大姐。分送米油、照顧老人、出錢修路……她是孤寡老人的“好閨女”,留守兒童的“好媽媽”,更是帶領村里婦女致富的“主心骨”。

“一個人做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在濰城區望留街道大柳樹鎮柳東村,就有這樣一位堅持做好事的大姐。分送米油、照顧老人、出錢修路……她是孤寡老人的“好閨女”,留守兒童的“好媽媽”,更是帶領村里婦女致富的“主心骨”。
分送米油糕點、主動出錢修路,她是村里的“熱心大姐”
“你們來了,快坐”,10月15日下午,天空飄著小雨,在大柳樹鎮柳東村村民潘敬峰家里,剛從外面回來的她熱情地和記者打著招呼。卷著褲腿,披著雨衣,頭發上還掛著雨水,剛進門的潘敬峰顯得有點“狼狽”。“您這是去哪兒了?”“隔壁村有個老人子女不在身邊,今天下雨,我去看看她那老房子滲不滲水。”“大下雨的就跑去了?”“昂,想起這事一會兒也等不了,下完雨之后天冷了,順便給老人送個暖手寶”……
潘敬峰說的這位老人名叫尹來芳,子女由于工作原因不在身邊,這些年來,全靠潘敬峰照顧。“其實,在我們村,所有老年人都能享受到潘大姐的‘福利’,”村民尹來恒告訴記者,每年,潘敬峰都會給村里65歲以上的老人送米送蛋,有時候還發些新衣服,“跟我們村的老人提起潘敬峰,沒一個不豎起大拇指的,老人們都說,誰家有這樣的好閨女,是福氣”。除了照顧老人,潘敬峰還主動照看留守兒童、幫助殘疾人,和村里姊妹也都打成一片。誰家有個紅白喜事需要幫忙,哪家有點小矛盾需要調解,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準是她,“潘大姐人心腸好,又熱情,我們有事都愿意找她”,村民田彩梅說。
今年5月份,潘敬峰又為村里人辦了件大好事兒,自己拿出2萬多塊錢在村里修了個小廣場。“也不為別的,就想著大家沒事能坐在這里嘮嘮家常,農忙的時候在這里曬曬糧食,”潘敬峰告訴記者。
像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用尹來恒的話說,“潘大姐做的好事記都記不過來”。面對這樣的夸獎,潘敬峰卻告訴記者,其實做這些事,最高興的是自己,“也不知道怎么的,只要能幫到大家,就感覺心里滋兒”。
從種蘑菇到種玫瑰,她是合作社員眼中的“領路人”
別看潘敬峰整天為村里的大事小事張羅,這可都沒耽誤了她的正事——帶領村民致富。她是十里八鄉的第一個蘑菇種植專業戶,如今又是遠近聞名的“玫瑰大姐”。
“咱這邊還沒有人種蘑菇的時候,我就把蘑菇這種菌種引進來,自己培養育種。”潘敬峰告訴記者,因為自己種蘑菇收入不錯,后來就想帶著大家一起干,“一開始別人不看好,我只能免費送菌種,掙到錢之后大家就認可了。”也是因為這件事,潘敬峰被評為大柳樹鎮“致富能人”、濰城區“三八紅旗手”。
2012年始,潘敬峰又發現了一個新商機——種玫瑰。“很偶然的一個機會,我從網上看到有一種玫瑰能四季開花,而且產量高、含精油、收入好”,潘敬峰說。有了這個想法,潘敬峰說干就干。2012年臘月二十一日,潘敬峰和家人在大柳樹鎮種下了第一批玫瑰苗。可沒想到,幾個月后,這批玫瑰卻死了一部分。但潘敬峰身上獨有的拗勁兒,幫她挺了過來。她獨自一人到玫瑰基地學習,研究玫瑰花的生長習性、種植方法。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潘敬峰已將自己的四季玫瑰種到了濱海歡樂海的海觀大道上,還成立了玫瑰家園種植專業合作社,為附近六十多位村民解決了就業問題,帶領合作社成員們一起打造了一片“玫瑰王國”。
“是金子總會發光”,期待用一方產業養育一方人
現在,潘敬峰種植玫瑰已有四年時間了。四年來,她帶著村里的姐妹早出晚歸,把玫瑰園當家,無論是育苗、種植、剪枝、采花,都不敢有半點疏忽。
“抱著這么好的項目,我就想一定得讓它盈利,帶動村里更多人就業,像當年種蘑菇一樣,以后能讓大柳樹村家家戶戶種玫瑰,打造真正的玫瑰小鎮。”潘敬峰告訴記者,經過這幾年的探索,她開始嘗試做玫瑰花茶、玫瑰花醬、玫瑰花餅等附加產品。今年,她還用瑰花冠提煉了細胞液,玫瑰精油,做成了化妝品。一心撲在玫瑰園的干勁和層出不窮的好點子,讓村里不少人對玫瑰園項目十分看好,村民劉吉星就告訴記者,“跟著潘大姐做事兒,特放心,有她的就不會掉下大伙的,潘大姐就是這樣一個人” 。
“是金子總會放光。”潘敬峰說,她對自己的玫瑰園特別有信心。現在,潘敬峰已和伙伴們開始籌備開發玫瑰附加產業,要把玫瑰園做強做大。潘敬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四季玫瑰基本畝產500至800公斤、每公斤可提取萬分之五玫瑰油,按現在玫瑰油的市場價格每斤10萬元計算,一畝玫瑰提取半斤精油,收入就能達到5萬元。“到時候,我們大柳樹就戶戶奔小康了”,潘敬峰開心地說。
責任編輯:趙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