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善良和孝心為臥病在床的婆婆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
張玉榮,女,今年50歲,現(xiàn)在沂水縣工商局城區(qū)工商所工作
張玉榮在農(nóng)村長大,兄弟姐妹四人,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和睦的大家庭里,父母孝敬雙親,兄弟姐妹相處融洽,這都給她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父母的言行舉止?jié)撘颇糜绊懙搅怂。結(jié)婚前母親曾叮囑她,以后在婆婆家要勤快,家務(wù)活要做,要孝敬公婆。
自從進了婆婆家的門,她就嚴格按照母親的叮囑要求自己。婆婆家和自己家挑水、洗衣、做飯以及地里的農(nóng)活等重活都沒有讓公公婆婆操過心。公公婆婆待她像親閨女一樣,逢人就夸有一個好兒媳婦。
公公在2003年因中風病故,為了減輕婆婆對失去親人的痛苦,她每天下班后就去陪婆婆聊天,婆婆由于身體原因,洗腳、洗澡、做家務(wù)都不方便,從那時起,她就每天下班給婆婆洗洗腳、洗洗衣服,隔段時間給婆婆洗洗澡。就這樣一晃十幾年過去了。
婆婆在六年前雙目患有白內(nèi)障,經(jīng)醫(yī)院檢查必須手術(shù)。在婆婆手術(shù)期間,同事相約去大連旅游,她也很想去大連看看大海,婆婆住院期間又需要有人陪同照顧,雖然婆婆說讓她出去玩就是,機會難得,但是她知道婆婆喜歡讓細心的她陪護,在出門旅游與在家陪床之間,她沒有猶豫就放棄了外出旅游。婆婆因白內(nèi)障兩年住院數(shù)次,手術(shù)期間都是她在醫(yī)院照顧。
三年前婆婆又患上老年癡呆癥,記憶力一天不如一天,連回家的路都找不到,為了更好的照顧老人,她與丈夫?qū)⑵牌沤拥搅俗约杭抑,家中雖然略顯擁擠但是祖孫三代同堂也算是其樂融融。婆婆的老年癡呆癥在醫(yī)院治療效果不理想,而且一天比一天更嚴重,一開始只是忘人忘事忘路忘記說話,到后來已經(jīng)不記得怎么吃飯,怎么走路,怎么上廁所。所以她每天的任務(wù)就變成了幫助婆婆喂飯,幫助婆婆上廁所,推著輪椅讓婆婆散散步。去年七月份又查出患有糖尿病、帕金森癥,此后,婆婆生活已經(jīng)完全不能自理,屬于長期臥床病人。像這種長期臥床的病人如果不細心照料就會起褥瘡,所以她每天都要為婆婆擦洗兩次,每周洗澡一次,每天晚上起來翻身兩三次。
人們常說:床前沒有百日孝,在婆婆臥床的每個日日夜夜,她與老人同住一室,晚上一有動靜就會馬上起來查看,由于擦洗的勤,老人的身上沒有起過褥瘡,也沒有任何異味。
張玉榮同志2011年10月不慎摔傷了腰椎,萬幸沒有傷到神經(jīng),兩年內(nèi)她做了兩次腰椎手術(shù),到現(xiàn)在腰部還不時隱隱作痛,也用不上力氣,所以她從網(wǎng)上購買了一張病護床,方便給婆婆翻身擦洗。
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張玉榮正是用自己的真誠、善良和孝心換來了家庭的美滿、幸福,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孝老愛親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