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一方熱土
他自2015年2月駐村以來,情系一方熱土,堅持“不走形式、摸清實情、多辦實事、破解難題”的原則,鋪下身子抓黨建、促脫貧,用真心真情暖民心、以實干苦干贏信任,帶領村民趟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曾慶紅,男,50歲,山東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駐成武縣黨集鎮劉老家村“第一書記”。黨集鎮劉老家村貧困戶247戶、555人,沒有柏油路、學校、衛生室、致富項目和村集體收入。他自2015年2月駐村以來,情系一方熱土,堅持“不走形式、摸清實情、多辦實事、破解難題”的原則,鋪下身子抓黨建、促脫貧,用真心真情暖民心、以實干苦干贏信任,帶領村民趟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曾慶紅到大棚里查看村民種植的蕓豆
接地氣 樹正氣 壓邪氣
曾慶紅所幫包的劉老家村是黨集鎮第二大村,人口多,基礎差,貧窮落后,屬于典型“三無村”。村里人曾經自嘲:“俺劉老家,村窮路孬,賊都不來偷!
劉老家村雖沒外姓,但人心渙散,歪風邪氣長期滋長,20年內,村里黨支部換了11任村支書,最短的一任只干了兩個月。村里沒有一寸硬化街道,一遇雪雨天,泥污遍地,大小車輛難以通行。村里沒有辦公場所,沒有學校,沒有衛生室,孩子上學、村民看病都是跑幾里路去外村。
進入角色,曾慶紅首先到村里那些有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黨員家中“問計”。同時,組織召開全體黨員及群眾代表會議,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建議,了解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真真正正“吃透村情”。
由于村里建設長期沒有規劃,處于自然無序、散漫發展的局面,村委會連一塊可以建黨員活動室、學校、健身廣場的機動土地都沒有。要規劃這些用地,并非易事,個別群眾連一寸土地都不讓。曾慶紅結合村兩委以此為突破口壓邪氣、樹正氣。對那些甘愿出讓整座院落的開明村民,不讓他們吃虧,給他們劃新宅基地,建新院落。有掃著邊角宅基地的,給予合理補償。
硬化街道也是如此,上級給的硬化指標是每個村2公里,但劉老家村村大街長,主街就要建4公里,曾慶紅積極爭取有關部門一事一議項目及后方單位的支持,又落實了2公里道路的大部分建設資金,群眾只需要出一小部分墊土、清障的費用。為了盡快修路,并達到通過修路聚攏人心的目的,曾慶紅及村兩委商量適當進行群眾集資捐款。曾慶紅自己首先捐款2000元,又動員劉老家村在外工作的人員為家鄉修路捐款做貢獻。其余資金缺口讓群眾集資,村里有耕地的人均100元,沒耕地的人均50元。
硬化街道,贏得絕大多數村民擁護,90%的村民的集資捐款資金很快到位,但個別人死活不出錢,這也是劉老家村多年來人心渙散的一個主要原因。在路基鋪好就要上混凝土的檔口,曾慶紅征得村兩委同意,特意叫停修路,給那些“耍光滾”的來個下馬威,讓大家認認人,評評理,讓他們丟丟人,亮亮丑!叭诵淖杂幸粭U秤”,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誰對誰錯,誰為村里出力流汗,誰為村里添堵搗亂,這樣一來大家心知肚明,只占便宜耍橫賣乖的人一時顏面掃地,丟了面子,乖乖地交上集資款。群眾都說曾書記這個法不孬,治了那些“光滾人”,以后劉老家人心齊了,啥事都好辦了,發展也有盼頭了。

天冷了,曾慶紅為貧困戶送來嶄新的棉被
能干事 干實事 干成事
自從曾慶紅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以來,劉老家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兩年來,為村里修通水泥路7.5公里;新建了黨員活動室、衛生室、健身廣場,建起了可容納8個班的教學樓和幼兒園;改造升級了電網,新打機井6眼,解決了土地灌溉難題;安裝太陽能路燈75盞,解決了村里的夜間照明問題。
憑著一顆赤子之心,曾慶紅不計任何功利,為群眾干實事干好事。每逢過年過節,孤寡老人和困難群眾的生活都牽動著曾慶紅的心,他挨家挨戶走訪五保戶、困難戶,送去面粉、食用油和慰問金。
去年“六一”兒童節,曾慶紅帶領幫包組織到黨集鎮中心幼兒園及3個村莊開展了助學捐贈活動,為孩子們送去書包700個、鉛筆5400支等學習用品,并為12名貧困兒童送去慰問金3600元。
為加強劉老家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曾慶紅鼓勵村里優秀青年積極加入黨組織,帶領村兩委干部、老黨員和致富帶頭人,到“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毛澤東主席像章館”接受革命教育。
開眼界 闖富路 拔窮根
劉老家村整體環境和經濟基礎薄弱,種植結構單一,無特色主導產業,集體創收更無從談起。為了拓寬村干部群眾視野,曾慶紅帶領村兩委干部、黨員、致富帶頭人和有致富愿望的村民代表先后到定陶黃店、牡丹區穆李生態旅游村等地考察中藥材、蔬菜等種植基地,查看了幾十個各類大棚,與養殖、種植戶進行深入交流,了解投資、收益情況。他組織召開村黨員大會15次,村民代表大會18次,組織外出學習考察18次,轉變了村民思想觀念,增強致富信心。
為了帶領村民“拔窮根”,曾慶紅爭取上級部門的資金支持,引導有致富愿望的群眾種植大棚蕓豆60畝,畝收入8000元-10000元;發展大棚豆角600畝,畝均收入4500元,并建成蔬菜交易市場一處;引入38.6千瓦的光伏發電項目,使102名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村民也有了脫貧門路。投資35萬元建設服裝加工就業扶貧點一處,解決80名村民就業,幫助20名村民脫貧。
因幫包成績突出,曾慶紅同志被省委組織部“第一書記”辦公室評為全省10名優秀代表之一,參加了山東省建黨95周年“七一”晚會,其優秀事跡在晚會上播出。由于劉老家村發展快、變化大,該村黨支部被評為市級優秀服務型基層黨組織。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