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愛情是創新
在工作近20年的時間里,夫妻二人雙雙考取采油技師,一起攻堅拿出8項創新成果,3項國家專利。二人撰寫的《管法蘭墊片更換工具的推廣及應用》獲得了油田技術協會第八屆優秀技術論文評選二等獎。崔俊紅獲2015年局“十佳”巾幗建功標兵榮譽稱號。張京棟曾榮立油田個人三等功。
人物簡介:
張京棟,男,1976年10月出生,技校學歷,群眾,現為勝利油田河口采油廠采油管理八區注采803站員工。
崔俊紅,女,1978年3月出生,大專學歷,黨員,現為勝利油田河口采油廠采油管理八區注采803站員工。
事跡簡介:在工作近20年的時間里,夫妻二人雙雙考取采油技師,一起攻堅拿出8項創新成果,3項國家專利。二人撰寫的《管法蘭墊片更換工具的推廣及應用》獲得了油田技術協會第八屆優秀技術論文評選二等獎。崔俊紅獲2015年局“十佳”巾幗建功標兵榮譽稱號。張京棟曾榮立油田個人三等功。
崔俊紅、張京棟夫婦

每一次發明創造都要經歷無數次的試驗和調整。
主要事跡:
夫妻共讀
1997年,張京棟分配到注采803站。一年后,崔俊紅也在此參加工作。張京棟對特別愛看書的崔俊紅情有獨鐘。追求崔俊紅時,靦腆的張京棟就坐在旁邊,一聲不吭地陪她看書。崔俊紅說:“處對象的時候沒啥浪漫可言。”而張京棟覺得,“靜靜相對,浪漫無處不在”。2003年,兩人步入婚姻殿堂。在50多平方米的家中,他們購置了兩張電腦桌,全部用來放書,地下室也被書塞得滿滿當當。下了班,兩人的“花前月下”就是一起看書。崔俊紅特別愛看采油專業類書籍,她覺得要不斷提高自己才能體現價值。張京棟則對電器、電路充滿興趣,平時愛動手搞創新。
夫妻倆從未因生活吵過架,卻為學習創新爭執過。崔俊紅為減輕丈夫的工作強度,想制作一個測試助力裝置。作為測試的行家里手,張京棟對其中一個環節并不滿意。兩人從家爭到單位,再從單位爭回家。最終,裝置按照崔俊紅的想法制作完成,投入應用后,效果非常好。夫妻共讀讓他們收獲良多。幾年下來,夫妻二人一共完成了6項成果,3項國家專利。

創新的靈感來自于日常工作。

研究創新項目已經成為夫妻二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共經風雨
“干一行愛一行,做就做到最好”,是夫妻倆共同的價值觀。他們不光在創新上下功夫,在崗位上更是有一股不服輸的拼勁。2008年前后,油區大面積開新井,維修班人員緊張,工作量繁重。作為維修班長,張京棟幾乎被“釘”在了井場,經常夜不歸宿。最長的一次是三天沒有回家。妻子崔俊紅經常參加局、廠級的技術比武,外出拉練是常有的事情。?一次,當崔俊紅再次準備外出比賽時,3歲多的兒子拽著她的衣服哭喊“要媽媽、要媽媽”,直到現在都讓兩人感到心酸。
這個石油小家庭并不一帆風順。2014年的一天,崔俊紅發現丈夫的腿有些腫,長時間不消腫。“膜性腎病!”看著聞所未聞的診斷結果,夫妻倆頓時腦海一片空白。得知重體力勞動會加速病情惡化后,張京棟明白自己即將離開喜歡的崗位,情緒異常低落。這時,崔俊紅柔弱的雙肩毅然挑起家庭的重擔,日夜陪伴丈夫,為他加油打氣。她甚至在醫院和丈夫討論起電器維修,只為喚起丈夫重新面對工作生活的斗志。“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在經歷的種種困難面前,他們也曾埋怨和心酸,但始終相互理解和支持,不離不棄,生死相依。
學無止境
相熟的同事說,其實兩人一點也不像夫妻,看不出是一家人,就連坐交通車,兩人從不坐在一起。在單位碰見,也沒什么話語。崔俊紅說:“朝夕相處快20年了,他知道的事情,我知道;我知道的,他也知道,沒有那么多話可說。”在他們看來,平平淡淡才是真。現在,每天晚上陪孩子學習完后,他們就會聊一聊工作上的難題,碰一碰創新的思路。這么多年下來,夫妻共讀的習慣也一直沒變,每天都會看書,并且經常看到后半夜。
崔俊紅說,現在很有緊迫感,隨著技術不斷創新,設備設施更新也很快,必須抓緊學習才能不掉隊。她想爭取在近年通過高級技師考核。張京棟雖然轉到了電工崗位,但并不失落。只要能繼續圍著油井轉,發揮自己的維修特長,他就很有成就感,很知足。現在,站上同事遇到電器問題,都找張京棟,因為他對每口油井的電器、電路都如數家珍,什么問題都能迅速解決。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