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金玲,女,1978年生,現任日照市莒縣劉官莊鎮信訪辦主任。
“我沒想太多,只覺得在這個崗位就應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事情。”恰恰是因為一顆“只管耕耘”的心讓張金玲收獲了全縣“信訪工作先進個人”“平安建設工作先進個人” “優秀人民調解員”、日照市“百名農村好青年”等榮譽稱號。
一、“信訪就是解疙瘩,女同志也有女同志的優勢。”
劉官莊鎮是靠近莒縣城區的經濟大鎮,群眾思想活躍,法律意識強,經常通過上訪反映問題。憑著多年來在基層積攢的群眾工作經驗,張金玲表現出了獨當一面的工作能力。這些年來,她化解了一件件復雜的信訪案件,得到了群眾的一致認可和好評。
面對形形色色的上訪對象,她始終是一副笑臉迎人。即使上訪者是帶著情緒來,無論問題能否馬上得到解決,她也總能在堅持底線和原則的情況下,用她的微笑,她的耐心,她的真情,把上訪人說服得心平氣和地離開。能得到群眾的理解,群眾的認可,這是一名信訪工作者最大的魅力,也是一名信訪干部在辛勤工作中得到的最好的回報。
2011年,某村村民承包的7畝澇洼地所栽植的藕正處于收益時期,承包期還有三年才到期,可村集體想收回,另行發包,對此該村民非常生氣,來到信訪辦反映了這個問題,稱如得不到圓滿解決,要去縣、市上訪。
張金玲先是耐心地勸說該村民,隨后多次到該村民所在的村進行協調,向村干部講明承包合同的法律約束,并召開由黨員、村民代表參加的聽證會,最終村集體收回解除合同的決定,維持原合同期限,村民非常滿意。
“多數人會覺得女同志干信訪不容易,甚至會吃虧,可是女同志也有咱女同志的優勢,遇到一些情緒激動的來訪人,一個笑臉迎上去,或遞上一句寬心的話,他們想發火也發不起來,氣也消了一半了......”這是張金玲同志在日常信訪接待中的體會。
對每起群眾來信來電來訪,她都嚴格按照信訪工作 “六規范”的要求辦理,建立了“信訪登記臺帳”,同時按照規范信訪事項受理辦理程序的要求,總結了案件辦理“十步工作法”,即來訪登記接談、網上登記、發放受理告知、領導批閱、成立工作組調查處理、信訪聽證、答復、網上辦結、回訪、歸檔十個步驟,有效提高了信訪案件的辦理質量和效率。
今年以來,全鎮新上招商引資項目6個,完成投資23億元,流轉土地1.2萬畝,新建、大修“三縱二橫”五條園區路,拆除違法建設3326處,共涉及農戶8000余戶,均做到了無震蕩拆遷和零上訪。
二、“把群眾當家人,站在他們的角度解決合理訴求”
“群眾利益無小事”。她憑著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本著為黨和政府分憂,為人民群眾解難的一顆心,加強協調,妥善解決各類矛盾,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認真分析群眾來信來訪反映的問題,對符合政策應該解決但因種種原因沒有得到及時解決的,她總是積極地聯系相關部門和單位給予解決。
“多虧了她呀,俺每次去,她也沒嫌煩,還給俺爭取了1000元錢的救助金。”公婆山村高某某抹著眼淚說。
“臟水都積俺家門口了,誰受得了,必須給俺解決這個事情!”中泉村孔某甲反映村里排水影響居住。
......
作為一名基層女信訪干部,張金玲同志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在工作中千方百計地為來訪者排憂解難。為了盡量使群眾滿意,努力避免上訪回訪現象,她轉變工作思路,改變工作方法,變群眾上訪為主動下訪。每當群眾出現矛盾糾紛或上訪苗頭,張金玲首先想到的是調解。
三、 “說服教育,對于不合理、不合法的訴求堅決說‘不’”
我平均每天都要接一到兩件的信訪案件,處理起來工作量還是挺大的,對于不合理、不合法的訴求,必須說服教育,用法律法規跟他們說‘不行’。”
2014年3月,大官莊村信息員通過排查上報該村村民田某某,因臨港基地開發占用其部分土地,就地上附屬物給予補償的問題與村干部發生糾紛。
張金玲主動走訪調查,原來田某是在得知即將征用其土地后,才突擊在其口糧田內栽種的核桃和葡萄,按照規定只能給予征地補償款,對地上附屬物不予補償。找到“病癥”才能“對癥下藥”。張金玲對田某的不合理要求進行說服教育,并告訴他如果在信訪活動中出現違法行為還將受到法律的制裁。最終,田某意識到自己的無理要求,從而息訴罷訪。
四、“光靠信訪一個部門是不夠的,只有把各個部門進行整合,才能構筑起信訪維穩工作的長效機制。”
在多年的信訪工作中,張金玲總結了一案一策的多種渠道化解信訪矛盾的路子。通過風險預警、排查化解,領導公開接訪、包案化解,部門聯動、會商化解等,強力推進部門聯動化解矛盾,發揮了參謀助手的作用。
對于群眾信訪反映的問題,往往需要多個部門才能解決。由此張金玲積極建議黨委政府對于信訪事項實行了“一個窗口”受理,綜治、司法、人社、經管、民政、環保、財政、檢察室等多個部門參與,為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的模式,凸顯了基層信訪的職能作用。通過信訪辦牽頭,實行“一攬子”服務,在鎮人民來訪接待室設立“調、訪、訴、法”受理平臺,實行“一口受理”、“歸口辦理”;聘請律師進駐人民來訪接待室,免費為上訪群眾提供法律咨詢,引導信訪群眾通過合法途徑表達利益訴求、解決紛爭。
信訪工作是維穩的前哨,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多年來,張金玲同志始終帶著深厚的感情到群眾中去解決難纏事、煩心事,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受常人不能受的累,認真聽取群眾的呼聲,默默奉獻,甘守清貧。都說信訪工作很苦,很累,很煩,張金玲卻習慣了一個微笑過后用心與群眾融合在一起,將心比心,以理服人,靠自己的努力為來訪群眾解決合理訴求。
責任編輯:李曉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