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農民工直到干不動
很多外來務工者而言,初到一地,最怕的就是舉目無親,孤 立無援。而壽光市臺頭鎮的外來務工者卻沒有這樣的煩惱,在他們心里,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親人,就是他們口中的“鄭叔”。這位“鄭叔”就是臺頭鎮鄭家埝村村民鄭報忠,今年73歲,在臺頭鎮經營著一家配件中心。18年來,經他做“媒”,先后有上千名外來務工者順利找到了工作。

很多外來務工者而言,初到一地,最怕的就是舉目無親,孤 立無援。而壽光市臺頭鎮的外來務工者卻沒有這樣的煩惱,在他們心里,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親人,就是他們口中的“鄭叔”。這位“鄭叔”就是臺頭鎮鄭家埝村村民鄭報忠,今年73歲,在臺頭鎮經營著一家配件中心。18年來,經他做“媒”,先后有上千名外來務工者順利找到了工作。
外來務工者找不到工作 都會想起“鄭叔”
1993年,鄭報忠在臺頭鎮開起了一家配件中心。因為鄭報忠的誠信和熱心,很多企業主都來這里購買機器配件。在與很多企業主的交流中,鄭報忠得知,每年正月,有很多工廠因為缺少人手而無法開工,同時,鄭報忠還了解到,也有很多外來務工者慕名來到工業重鎮臺頭鎮尋找工作,卻因為人生地不熟,一時間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 1998年正月里的一天,四川人項陽和幾位同鄉來到臺頭鎮,希望能在這里找到一份好工作。然而,初來乍到的他們不知道 該從哪里入手。這時,有人告訴他們,可以去鄭報忠那里問一問,經營配件中心的鄭報忠經常和企業打交道,清楚哪些廠里缺人。他們找到鄭報忠后,鄭報忠也替他們著急。“剛過完春節,開工的企業并不多,而且,那時我還沒有各個企業的聯系方式,該怎么辦?”鄭報忠說,后來,他轉念一想,他是當地人,又因為生意的關系,熟悉這些企業的地址,即便是一家企業一家企業地問,也比項陽這些外地人方便。鄭報忠就憑著雙腿,一家企業一家企業地找。終于,幫項陽和他的同鄉聯系了一家企業。不僅沒有向項陽收取任何費用,項陽的妻子和女兒來到臺頭鎮時,也都是鄭報忠給介紹的工作。鄭報忠不僅免費為務工者介紹工作,所介紹的工作也都收入可觀。此事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務工者被吸引到臺頭鎮,他們來到臺頭鎮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鄭報忠“報到”,希望由他給介紹一份合適的工作,而鄭報忠也都熱心地幫忙“牽線”。
他把每一位外來務工者 都當成自己的孩子
對于每一位找他幫忙的務工者,鄭報忠從不敷衍,都是實實在在地提供幫助。因為初春是務工者找工作的高峰期,很多南方來的務工者沒有 帶厚被褥和衣服,寒冷的天氣里,沒有厚衣服御寒,凍得直哆嗦,老鄭就讓老伴幫忙,給他們做棉衣棉被;在務工者們沒有找到工作前,為了幫助他們節省開支,鄭報忠總是招呼他們到自己家吃喝,還經常買些海鮮豬肉給他們改善生活;每年春節回家,見他們帶著行李來回不方便,鄭報忠就把自家配件中心的二樓和三樓騰出來,給他們放置行李;對于他們的工作問題,鄭報忠更是從不含糊,他不僅會詳細記錄他們的技能和要求,所介紹的企業,也都是信譽好的正規企業。現在外來務工者來到臺頭鎮,會先找鄭報忠,有用工需求的企業也會來找他牽線搭橋,有時聽說哪家企業缺勞動力,他就趕緊幫著聯系工人, 聯 系好了,還搭上車把人送去。一來二去,他的配件中心就成了各企業用工的“義務介紹所”,也成了很多外來務工者的重要落腳點。
他的熱心改變了很多外來務工者的生活
據鄭報忠粗略估計,18年來,經他介紹工作的外來務工者有千余名。尤其是近幾年,他每年至少要幫助200名外來務工者聯系工作,人數不斷增加。這些外來務工者除了遍布我市,在東營、青州等省內城市和江蘇、湖北等省外企業也都有鄭報忠介紹的務工者。很多務工者都表示,鄭報忠不僅熱心地幫助他們找工作,生活上,也像一個長輩一樣給予他們關心和幫助。付雙平是眾多外地務工者隊伍中的一員。對于鄭報忠給予的幫助,他很是感激。“我去過很 多地方,做過很多工作,也接觸過很多工作中 介。但是像‘鄭叔’一樣,免費為我們介紹好工作的熱心人還是第一次遇到。”付雙平說,在沒有認識鄭報忠以前,他在其他地方通過中介介紹工作,花不少錢不說,還常常找不到滿意的工作。后來經朋友介紹認識了老鄭,他不僅免費給找工作,還給找滿意的工作,讓他們很是感動。有時候春節過后,家里有事來晚了,老鄭還會打電話關心問候,誰家媳婦在這邊生孩子了,老鄭都拎上箱雞蛋,還隨上份子錢,在這里,鄭報忠給了他和工友們家人的感覺。
他會繼續幫助外來務工者 直到干不動的那天
2015年10月份,鄭報忠患上了帶狀皰疹,需要住院治療。“住院治療的幾天里,他的電話也是響個不停,護士不停地提醒他,要注意休息,但他還是忙著給務工者聯系工作。后來,更是說什么也不肯在醫院住了,沒等治療徹底就回了家。”鄭報忠的老伴郭宣鳳說,她心里明白,老伴放心不下這些務工者。“剛開始的時候,他總是撇下店里的生意四處幫務工者找工作,耽誤了自己的生意不說,還不斷往里搭錢,每年僅電話聯系費一項,就得花3000多元。”郭宣鳳說,以前,她并不理解老伴的做法,覺 得老伴就像親戚朋友們說的一樣,有些“傻”。但是漸漸地,看到老伴幫助別人后,很多人都把老伴當作親人,她漸漸理解了老伴,也支持老伴,店里不忙的時候,就抽空給外來務工者做棉衣棉被。現在,鄭報忠雖然已是“古稀之年”,但他的熱情不減,他說,他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他們,直到自己干不動的那天。
責任編輯:石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