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成娥,女,66歲,臨沂市臨港區坪上鎮西諸睦村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30多年來,她用辛勞與堅強延展母愛,照顧三個聾啞孩子;用不離不棄的愛,細心照顧癌癥丈夫,她用最樸素的方式詮釋了人間大愛。
初見孫成娥,她沒有因歲月和命運的無情而意志消沉,反而平靜的講述著她的生活。“婚后共分了240 元的債,那時工分才1毛5一天。”剛為人婦的孫成娥心里很高興,因為終于有屬于自己的家了。雖然結婚就給分了‘巨債’,但她相信只要肯干,不愁日子不好過。結婚第二年,隨著大兒子出生,孫成娥有了人生的第一份責任,干勁更足。
幸福的生活隨著先天性聾啞患者老二的出生被無情的撕開了一個口子,孫成娥在筑夢幸福的路上跌了個大踉蹌。然而,就在她堅定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時候,厄運的魔手再一次抓住了她。
1985 年的一天,正在上小學2年級的大兒子突然被老師送回了家,孫成娥被告知孩子上課的時候突然不會說話,也聽不到聲音了。“孩子得了神經性耳聾,治愈的機會不是很大。”醫生的這一診斷,讓孫成娥懵了。“老二那情況,我認了,可如此健康的老大,怎么會毫無征兆的發生這種事情呢。”孫成娥想不明白,也不甘心。于是讓孩子他爸帶著老大去青島、濟南、上海等很多地方去治療。但幾年下去了,老大還是沒能治好,家里為此又欠了一屁股債。
被撕裂的生活再一次千瘡百孔,1989年第三個兒子出生了,孫成娥一開始心里就不踏實。“因為月子里哭的厲害,怕這又是個不健康的孩子,也沒好好坐好月子,以至于落下了頭疼、腿疼的病根。”結果,老三還是先天性聾啞患者。
為了還錢,為了讓孩子們上得起聾啞學校,孫成娥只有過年時才買點肉給孩子們吃,不買水果,不走親戚,不添衣服,將人家給的花生油、雞蛋拿去換錢……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孫成娥用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和堅強,與丈夫一起撐起了這個家。
孫成娥不奢望能聽到孩子們喊一聲“媽媽”,她小心的過著每一天,只盼著他們順利長大成人。“兒媳婦們都是殘疾人,所以大孫女和二孫女都是我看大的,現在老三也有孩子了,雖然累點,但心里高興。”本想著一家人的日子就此好過了,豈料,家里的頂梁柱、孫成娥的丈夫在6 個多月前,被查出癌癥晚期。“家里實在沒錢給他治病了,只能委屈他了。”孫成娥看著被病痛折磨日漸消瘦的丈夫,心如刀絞卻無能為力。“我不能倒下去,還有一大家子等著我呢,我必須好好活下去。”擦干眼淚的她,依然選擇堅強面對生活,用自己年邁的身軀扛起一家人的希望。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王琳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