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癱瘓女兒49載
趙桂蘭,一個普通的農民,沒上過學,不會講什么大道理,但卻用永不動搖的信念、絕不撒手的堅持,支撐著癱瘓在床的女兒走過了49個春夏秋冬,用不離不棄的守候譜寫了一曲愛的贊歌。

趙桂蘭要照顧好一大家子

夏天熱,趙桂蘭給女兒扇風
趙桂蘭,女,1937年7月出生,膠州市里岔鎮王家喬村村民。
事跡概括
趙桂蘭,一個普通的農民,沒上過學,不會講什么大道理,但卻用永不動搖的信念、絕不撒手的堅持,支撐著癱瘓在床的女兒走過了49個春夏秋冬,用不離不棄的守候譜寫了一曲愛的贊歌。
主要事跡
趙桂蘭是膠州市里岔鎮王家喬村一位普通農婦,嫁給丈夫王德廷后育有三子一女;楹螅瑑扇丝恐趧诘碾p手日子過的幸福美滿。然而不幸的是,女兒出生后卻給這個和睦的家庭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1967年的一天,天下著雨,膠州市里岔鎮王家喬村村民趙桂蘭在院子里收拾東西,就將七個月大的女兒放到一邊。過了一陣,趙桂蘭聽到女兒哇哇大哭,就放下手中的活,把女兒抱起來哄,也就沒太在意。誰知,到了夜里,女兒突發高燒,趙桂蘭趕緊和愛人一起將女兒就近送到了里岔衛生院。經檢查,是因發燒引起的大腦炎,醫生建議趙桂蘭趕緊將女兒送到條件較好的鋪集衛生院。
經醫生治療,女兒的命保住了,但醫生說孩子可能就此癱瘓了。醫生的話猶如晴天霹靂,擊潰了這個平凡的農婦。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趙桂蘭并沒有就此放棄,而是擦干眼淚,抱起女兒,重新踏上了漫漫求醫路。從此,農村鄉野間、城市小巷中,總會出現她們求醫問藥的身影。然而,每一次都是懷揣著希望而去,伴著失望而歸。家里的積蓄很快花光了,女兒仍然癱瘓在床,一年又一年,她的雙腿肌肉逐漸萎縮,雙手漸漸變形外翻。
女兒的突然變故讓年輕的趙桂蘭和愛人猝不及防,但生活還要繼續。為了一家人的生計以及三個兒子的學費,夫妻倆將一切埋在心底,辛辛苦苦地種地、干農活,趙桂蘭的老母親看他們忙得顧不上孩子,就主動幫著照看,晚上,心疼老母親的趙桂蘭和母親一起照顧女兒,沒睡過一個囫圇覺。幾年后,老母親撒手人寰。對于一直為家庭付出的老母親,趙桂蘭心里也是充滿愧疚。
趙桂蘭的愛人年輕時,干活也是一把好手,老母親離世后,夫妻倆與女兒睡在一個床上,共同照顧女兒。后來,趙桂蘭的愛人上了年紀,還患上了高血壓和腦血栓,還伴有多年的哮喘,趙桂蘭怕愛人半夜起來照顧女兒有個閃失,就獨自承擔了給女兒換尿布的活。
每天天不亮,趙桂蘭會起床,精心給女兒準備早飯,等女兒睡醒后,伺候她穿衣喂食,抱她方便后,便坐在女兒床頭,陪她聊天解乏,每隔一會就要為她換尿布。趁著女兒睡著,她還要涮洗尿布,抽空干點家務。即使是晚上睡覺,她也不能安眠,每夜總要起夜幾次,看女兒是否要上廁所,被子有沒有蓋好。趙桂蘭屋外面對是生活的重擔,屋里面對的是她癱瘓的女兒。每每看到瘦得皮包骨頭的女兒,她都忍不住心酸:“俺也想讓閨女出去曬曬太陽啊,可俺抱不動也背不動了!壁w桂蘭很心疼女兒,但卻心有余而力不足。
除此之外,趙桂蘭還要負責了一家人的一日三餐,日子最苦的時候,挖野菜,攢成窩頭,撿來洋槐樹的葉子,弄碎了吃。雖然生活給趙桂蘭的除了苦還是苦,但趙桂蘭卻沒有一絲抱怨,一直念念不忘的是別人對自己家的好!按謇飵桶成暾埩说捅#^年,政府還給送來米、面、油,日子比過去好多了!
這些年,一直有人勸趙桂蘭將女兒送到敬老院,但老人的態度十分堅決,“俺在,閨女哪也不去。”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趙桂蘭越發放不下女兒,在和丈夫商議后,她做出了一個她這一生最不愿意也不得不做出的決定:夫妻倆百年后,讓三個兒子把他們唯一的女兒送去敬老院。
別人都是父母享女兒的福,但她的一生卻都在服侍女兒中度過。她用自己的不拋棄、不抱怨,詮釋著人世間最偉大的母愛。
責任編輯:石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