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行天下
八十歲的婆婆因為癌癥晚期病痛的折磨導致生活失能,在此期間,張愛英常伴左右,擦身洗衣、端藥喂飯。她每天都琢磨著變著花樣做飯讓老人多吃一點。婆婆生病期間的身體狀況成了張愛英臉上的晴雨表,老人哪天吃的多一點,她就能高興一整天,老人吃的不好,睡得不好,她就會著急的坐立不安。婆婆在床上躺了七個月,二百多個日日夜夜,張愛英始終如一。直至婆婆去世,從未在她的嘴里聽到過“辛苦”二字。

張愛英,女,漢族,群眾,1963年2月出生,東營市墾利區黃河口鎮四十三戶村村民。
張愛英,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也是遠近聞名的孝順媳婦,她二十余年如一日的細心照料著自己的公公、婆婆,使得家庭和睦,是個名副其實的幸福大家庭。
八十歲的婆婆因為癌癥晚期病痛的折磨導致生活失能,在此期間,張愛英常伴左右,擦身洗衣、端藥喂飯。她每天都琢磨著變著花樣做飯讓老人多吃一點。婆婆生病期間的身體狀況成了張愛英臉上的晴雨表,老人哪天吃的多一點,她就能高興一整天,老人吃的不好,睡得不好,她就會著急的坐立不安。婆婆在床上躺了七個月,二百多個日日夜夜,張愛英始終如一。直至婆婆去世,從未在她的嘴里聽到過“辛苦”二字。
婆婆的去世對公公的打擊很大加之年事已高,公公也病倒了,面對這種情況,她二話不說,再次主動承擔起照顧老人的重任。張愛英的兩個孩子都未結婚,日子不算寬裕,生活壓力可想而知。兄弟姐妹們怕她太累,便提出要輪流伺候老人,但被她拒絕了,她說,“這么些年了,咱爹跟我最近,我比你們更了解他,只要咱爹能夠過得更舒心一點,我沒問題,不覺得累。”
就這樣,她每天雷打不動、風雨無阻的為老人洗衣做飯。張愛英也是農家一把好手,丈夫在外打工,自己在家種著十幾畝地,但是再忙也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擺在第一位,一定讓老人吃好、穿暖。無論遇到什么難心事,她從不在老人面前表現出來,她面對老人時永遠是一張笑臉。農閑時候,張愛英會主動坐下來跟公公聊一聊外邊的新鮮事,說一說丈夫和孩子們在外的工作,喊鄰居的叔伯來家里陪公公聊天,鼓勵公公走出院子去散心,漸漸地公公的臉上又有了往日的微笑。
為了讓在外的孩子們能夠安心的工作,張愛英總會在一天農忙完成后,給兄弟和小姑子們打個電話,告知一下老人的身體情況,張愛英不僅是老人的“護航手”更是整個大家庭的“定心丸”。每當說起這個兒媳,老公公都會由衷的稱贊,說能遇上這樣的好兒媳是自己的福氣。
就是這樣,她用真心照顧著老人,用身教感染著孩子,用言行感動著眾人。善良的身心、憨厚的思想、無私的行動、堅持的信念使張愛英成為了老人生活和精神上的堅實后盾。
責任編輯:石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