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洪飛,是寧津縣殘聯的一名工作人員。五歲那年,隨著一輛醉駕逆行大貨車的軋過,他失去了雙腿。出院回家,一張三平米的小床成了他全部的世界。偶然一次吳洪飛發現自己可以用椅子來學習行走。從一把椅子開始,慢慢過渡到一雙小板凳,練習行走的兩年多里,吳洪飛殘肢磨出了血泡,血泡又磨成了老繭,但他堅持下來,學會了“走”,幸運地和同齡的小朋友們一起走進了小學,走進了初中、高中,后來又走進了大學。
2012年,吳洪飛參加了山東省公務員考試,被寧津殘聯錄取,成為德州市通過考試錄用的第一名殘疾人公務員。吳洪飛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做出了自己的成績。
殘疾人工作需要一顆恒心。在2013年的下鄉集中辦證工作中,為了能及時處理好每天幾十甚至上百份的殘疾人證申請,吳洪飛經常和同事一起工作到晚上七八點鐘。雖然身體殘疾,但是吳洪飛沒有因為身體障礙或者雨雪風霜耽誤過一天班。
殘疾人工作需要一顆耐心。面對群眾來訪的時候,吳洪飛總是耐心傾聽細致解答。他認為群眾可以急,殘疾人工作者不能急。2013年7月的一天下午,一位左大腿截肢的殘疾人朋友,認為自己的三級殘疾評定得太低,到殘聯想“討個說法”,情緒異常激動。此時的吳洪飛正在電腦前工作,辦公桌擋住了他空空的褲腿。安撫著這名殘疾人,待他情緒穩定下來后,吳洪飛轉身離開了辦公桌,挪到了小板凳上,給他用紙杯倒了一杯水。這名殘疾人看到這些,目瞪口呆。過了好一會,這名殘疾人回過神來,抓住吳洪飛的手說:“我明白了,殘疾不是殘廢,咱們身殘志氣不能殘。”
殘疾人工作需要一顆細心。寧津殘聯在一個集中辦公區里,2015年4月,由于停車場施工,前來辦事的車輛都擠在了辦公樓前,剛好把殘疾人無障礙通道給堵了個正著。沒有無障礙通道,殘疾人的輪椅就沒法進入到辦公樓里了。面對這種情況,吳洪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寫下了一條提示語,“您后退的一小步,對殘疾人,意味著跨過了難以逾越的一大步”。果然到了下午,辦事車輛都停到了離辦公樓一段距離的地方,無障礙通道變得順暢起來。
殘疾人工作需要一顆熱心。2013年5月份,殘聯剛剛搬到了第一集中辦公區沒多久。有一位大姐風塵仆仆地從濟南趕回了寧津,輾轉找到了吳洪飛,想給她的孩子辦理殘疾人證。原來她的孩子是自閉癥,正在濟南進行康復,只有周末有時間回寧津來辦理殘疾人證,平時要在濟南看護康復中的孩子。雖然已經是星期六,但是吳洪飛卻毫不猶豫的從家中返回了辦公室,幫其辦理了申請殘疾人證所需的一切手續。
殘疾人工作最需要一顆愛心。二十多年的成長歷程中,吳洪飛接受過很多人的幫助,2013年1月,當他領到了第一個月的工資之后,資助了兩名家庭困難的殘疾學子。吳洪飛希望他們能夠完成學業,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追求夢想,實現個人價值,并能將這份愛心繼續傳遞下去!
吳洪飛曾先后榮獲山東省、德州市群眾宣講比賽一等獎,并在省第九屆殘運會上獲得了兩銀一銅的好成績。2016年入選“德州好人之星”。
責任編輯:趙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