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鄉醫默默奉獻 守護百姓健康

張瑞澤工作照

張瑞澤在為病人診斷
張瑞澤,男,漢族,1948年生,中共黨員,滕州市善南街道王開三居衛生室負責人。
張瑞澤是滕州市善南街道王開三居衛生室負責人,也是一位花甲老人,本該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但他卻依然堅守工作崗位,行醫看病為居民,用真誠敬業守護百姓健康。
艱苦創業一心為病患
1968年,在上級的支持下,由王開三村村委會和張瑞澤共同開辦了王開三村衛生所。在那個缺醫少藥的年代,張瑞澤帶領衛生所全體人員上山采藥,將熬制好的中藥免費發放給病人。在瘧疾及絲蟲病大流行時期,特別是絲蟲病普查期間,張瑞澤每天白天看病,夜晚10點鐘才開始采血,他冒著嚴寒風雪逐戶逐人采血,被狗咬過、手腳凍爛,但他仍堅持工作,當時完成采血率90%,查出的絲蟲病人治愈率達95%。
在那個醫療資源匱乏的年代,張瑞澤除了治療瘧疾、滅蚊蠅、普及預防接種等工作,還經常跑田間、到地頭、下枯井、鉆涵洞,逐戶宣傳,送藥到家……這其中的辛酸付出很少有人能體會到。但是當張瑞澤看到病魔與瘟疫被一個個戰勝,病患轉危為安,家屬臉上露出了笑容時,他感覺一切付出都有了回報,再苦再累都心甘情愿。
半夜出診是家常便飯
張瑞澤說,作為一名鄉醫,忙碌就是一種責任。許多慢性病患者每次病情發作,都請張瑞澤出診,他從不厭煩,每次都及時趕到為病人進行治療,一看護就是幾個小時,有時候要等到深夜,直到病人病情穩定,他還要再囑咐幾句才放心地回家。
幾年前的一個冬天,外面大雪紛飛,凌晨2點,居民張女士站在張瑞澤家門口焦急地喊:“張大夫,張大夫,我兒子發高燒,臉憋得通紅,您快救救孩子……”情況緊急,張瑞澤二話沒說,背起裝滿急救藥品的醫藥箱就往外跑,他的身影轉眼湮沒在冰天雪地的夜幕里。經過治療,孩子終于脫離危險,此時天已大亮,回家后他才發現,自己連襪子都沒穿。這樣的夜晚出診,張瑞澤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了。
家庭病房關愛老弱病殘
為了方便老人看病,張瑞澤建立起家庭病房制度,主動上門,對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的老人進行護理。王開三居居民張露澤的母親已經80多歲了,腿腳不靈便,每到冬天老人的慢性氣管炎就復發。每到這個時候,張瑞澤便攜帶醫藥箱,一天三次上門為老人查看病情。提起這件事,張露澤心中滿是感激:“要不是張大夫的精心醫護,俺的老母親活不到今天!”
在張瑞澤看來,自己穿得樸素、吃得簡單都沒關系,重要的是能夠把居民的病看好,“給居民看好病,咱這心里就覺得舒坦。”由于醫術精湛,就連鄰村的患者也會找張瑞澤看病。誰家有人不舒服,一個電話過來,他就二話不說提起醫藥箱趕過去,有時碰到疑難雜癥,他就想方設法幫助病人轉到市級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
視患者生命高于一切
面對風險,張瑞澤視患者的生命高于一切,在搶救危重病人時他不顧自身安危堅持病人為先。患者侯某是大三陽乙肝病人,因患肺癌需注射青霉素,侯某的青霉素皮試陰性,但在靜脈注射時,卻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口唇青紫、胸悶氣短、呼吸停止。張瑞澤見狀立即組織搶救,打完過敏搶救針后,緊接著口對口進行人工呼吸,連紗布也未隔,心臟按壓一起上,經過40分鐘的搶救,病人終于轉危為安。
居民張某之妻誤服農藥,送到衛生室時已經昏迷,口吐白沫,全身肌顫,呼吸微弱。時間就是生命,轉院已經來不及了,張瑞澤立即搶救,洗胃直到洗出清水,在呼吸暫停時口對口人工呼吸,心臟按壓,經過2個小時的搶救,病人明顯好轉。張瑞澤立即親自護送病人到市人民醫院,并向市醫院大夫交接了搶救和用藥情況,一周后病人康復出院。
從事鄉醫近50年來,張瑞澤一心撲在工作上,默默無聞為基層的衛生保健事業奉獻著。工作之余,他努力學習醫學理論,刻苦鉆研技術,熟練掌握了一些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方法。憑借精湛的醫術以及高尚的醫德醫風,張瑞澤被收錄《中國鄉村醫生名錄》一書中,并先后榮獲山東省衛生廳頒發的“優秀鄉村醫生”(1990年12月),棗莊市頒發的“優秀鄉村醫生”(1986年1月)、“百名模范鄉村醫生”(2014年3月),滕州市頒發的“優秀鄉村醫生”(2000年1月)、“滕州最美鄉醫”(2016年2月)等榮譽。
責任編輯:余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