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高暢,女,臨沂第三實驗小學五年級一班的學生,今年11歲。
她性格開朗,陽光大方,心地善良,自立能力強。她在家不僅能管好自己,還幫著父母照顧小妹妹。在學校里,她真誠對待同學,開朗、陽光的性格,樂于助人的品質讓她和同學們相處融洽,頗有人緣。平時,她學習自覺、上進心強,課堂上聽講認真,回答問題很積極。班里競選班干部,她總是積極參與,熱心班級的管理,一度競選為值周班長,協助老師做好班級管理,班內開展活動,她跑前跑后幫著做組織服務工作,是老師的得力小助手。在五年級一班這個班集體里,老師、同學都很喜歡她。
道德的積累就會有善行顯現。8月29日晚飯后,母親高吉蓮帶著女兒張高暢到鳳凰廣場散步,走在“健康跑道”上時,忽然聽到張高暢說:“這里好像有個錢包。”撿起來之后發現里面有身份證、銀行卡等。“媽媽,這個人一定很著急,我們得趕緊還給他。”張高暢急切地催促媽媽聯系失主。可是單憑身份證怎么能找到失主呢?于是母女二人認真查找錢包看是否能發現聯系方式。幸運的是,錢包夾層中有一張名片,名字與身份證一致。她們立即撥打對方電話,卻被掛斷了。再次撥過去后,電話接通了。通過對話得知,對方確實丟了錢包,并且就在前方不遠處,于是雙方約定在一蹦蹦床附近見面。將錢包歸還失主后,張高暢母女就像往常一樣回家了,這件事誰也沒再提及。
撿到錢包并歸還這件事對于張高暢母女倆只是一個小舉動,卻讓來臨沂市委黨校接受黨性教育的李建春感受到沂蒙老區人民的淳樸與赤誠。原來,8月29日傍晚,北京電影學院的教師李建春獨自到鳳凰廣場散步,不慎將錢包丟失,幸虧被張高暢撿到,失而復得。返回住處后,在高校任教多年的他覺得應該用自己的方式表揚張高暢,于是連夜寫了感謝信,并在離開時委托黨校老師轉交教育部門。工整認真的筆跡與質樸真誠的語言透露出寫信人的感激之情。“如果小孩做了一件正確的事,我覺得我們有責任、有義務來肯定,從而鼓勵孩子繼續前行。”電話中,李建春再次委托記者感謝張高暢的善行。
9月18日,記者采訪了張高暢,張高暢說:“媽媽和老師經常教育我們拾金不昧,這是我應該做的。在學校里撿到東西我也會先詢問周邊同學,然后再交給老師。”在張高暢看來,撿到東西歸還失主,這只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我相信,我們三小任何一名同學遇到這種情況,都會這么做!”張高暢說。?樸實無華的話語卻彰顯了少年純潔美好的心靈。
張高暢的媽媽高吉蓮向記者講述了當天發生的事。張高暢的媽媽說:“我和她爸爸都是給人打工的,平常工作忙,根本無暇照顧她們姐妹倆。很多時候,都是張高暢在幫我們照看小女兒。”談及對張高暢的家庭教育,高吉蓮有些愧疚。在媽媽眼里,11歲的張高暢比同齡的孩子多了幾分成熟與獨立。“希望她能戒驕戒躁,繼續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看了看正在讀書的女兒,高吉蓮眼里充滿著自豪。
播種一粒樹種,就會收獲一片森林,張高暢今天的舉動是平時家庭和學校引導教育的結果,更是她自己美好心靈的碩果。誠信少年張高暢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彰顯了新一代少年兒童美好的心靈,也詮釋了臨沂的少年兒童崇高的道德品質。她的事跡也激勵著臨沂市市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并不斷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質,為建設大美臨沂增添一抹精神的亮色。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王琳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