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腸撿13萬歸還失主
2015年8月23日,石佳德在巡查時撿到一個內有13萬元巨款和重要證件的工作包。他積極尋找失主,最終將包歸還失主。石佳德平時愛崗敬業、熱心助人,改進市場照明電路,自學制作油污分離裝置,為公司減少了大量成本。

人物簡介:
石佳德,男,1979年11月出生,青島市李滄區滄口街道居民,青島曉翁企業總公司維修電工組長。
事跡概述:
2015年8月23日,石佳德在巡查時撿到一個內有13萬元巨款和重要證件的工作包。他積極尋找失主,最終將包歸還失主。石佳德平時愛崗敬業、熱心助人,改進市場照明電路,自學制作油污分離裝置,為公司減少了大量成本。
事跡正文:
清晨4點,石佳德的手機響了,曉翁市場上的一個業戶焦急地說,市場停電了,不及時修好就來不及做饅頭趕在早市賣了。掛了電話,石佳德出門打了個車就往市場跑。進屋檢修,發現是跳閘。修好了電,自己也睡不著了,干脆替業戶把屋里的電器都檢修一下。隔壁海鮮攤的店主說,有個設備不太好用,跟廠商聯系之后,廠家郵寄來零件,但他不會安裝,石佳德一口應允他來試試。
這是石佳德日常工作中再普通不過的一個場景,熟悉了之后,業戶們都笑稱他是市場的“水電管家”。說起這個“管家”,大家都豎起大拇指,稱贊他是個熱心腸。發現每逢雨天就會由于下水道堵塞而產生市場被淹的問題,石佳德認真分析原因,通過互聯網學習油污分離池的制作,徹底解決了市場逢雨必淹、低洼地方攤位貨物遭殃的問題。
這個“管家”還是個技術控。在2015年青島市迎接全國衛生城市復審的關鍵時期,曉翁企業總公司的市場因為門頭房改造施工引起的海鮮區域污水冒溢,被責令限期整改。但苦于市場上沒有合適尺寸的雨篦子,根據要求定制在時間上也來不及。正在公司領導一籌莫展的時候,石佳德主動攬下了制作雨篦子的任務。“我看別人做過電焊,尋思著自已摸索摸索。”公司買來螺紋鋼,他帶著同事兩人設計、下料、焊接、連續三天加班加點,愣是按期制作完成,蓋在清淤后的排水溝上嚴絲合縫,比定做的質量還好,不僅為公司節省了幾千元的開支,還為青島創衛貢獻了一份力量。
這個“管家”有崇高的敬業精神。發現公司各個市場的照明燈需要人手動控制開關,業戶和市場工作人員忙起來忘記關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的問題,石佳德報請公司同意后把北市場、大集和海鮮市場的22盞大照明燈全部換成定時開關,這樣不僅節約用電,還減輕工作人員的負擔。據估算,每天市場因此能節省100度電;發現水上公園市場的業戶往往會因為攤位線掉色不清而產生糾紛的問題,石佳德改變傳統的油漆劃線方式,用彩色磚在地上砌出分隔線,不僅清晰而且不易磨損掉色,杜絕了因為攤位分隔而造成的爭執。
2015年8月23日中午,石佳德照例對市場衛生進行巡查清掃。當走到市場西過道時,他發現一個黑色皮包,撿起來掂掂,還挺沉,問遍周圍的業戶,大家都說不是自已的。因為工作沒完成,他把包掛在旁邊的車把上,囑咐附近業戶,如果有人找,記得歸還人家。可是等他巡視一圈回來,還是沒有人來認領,于是他打開包想找線索,結果里面滿滿的錢嚇了他一跳。“那么多現金,肯定是拿來進貨的,起早貪黑的辛苦錢,丟了得多著急啊”,沒想太多,石佳德根據包里一部舊手機上儲存著“家”的號碼撥打過去,對方卻說不是失主的家人。包里的各種進貨單和收據上都沒有聯系方式,石佳德只能報警。
一個小時之后,失主潘先生趕回市場,說明了丟包的經過。原來,他中午到海鮮市場進貨,妻子騎電動車拿著手提包,不知道什么時候掉了下來。下車后發現包沒了,嚇出一身冷汗,不光有錢,手機上存的客戶的聯系方式全都沒備份,丟了可就直接和生意伙伴全部斷了聯系。從石佳德手里拿過包,潘先生直接拿出一疊錢來表示感謝,卻被他婉拒。同事們笑著告訴潘先生,“你知道小石是誰啊,他家個個一身正氣,他爹還是咱李滄的見義勇為模范呢!”
前不久,石佳德的事跡在《青島晚報》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下進行了大篇幅的報道。
責任編輯:石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