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守20年前承諾,綠化荒山變成果林滿園


于祿海,男,1957年12月出生,漢族,農工民主黨員,濟南市市中區石崮都市農業生態園股份有限公司經理。
于祿海是四里八村有名的“老實人”,二十年前,看中了山溝溝里的荒山,便把城市里唯一的房子一賣拖著全家老小便來到了石崮溝村,為了綠化荒山的承諾,他起早貪黑,一干就是近二十年,如今整個山頭郁郁蔥蔥、層林盡染,昔日裸露荒山變成了果林滿園。
“在綠化園子的過程中,我多次碰到資金難題,好多朋友都善意地勸我放棄,為了掙錢補貼園子,我曾經擺過地攤、賣過菜、賣過水果,搞過長途運輸,干過酒水批發,做過藥品配送。”回憶當年場景于祿海仍然歷歷在目,后來隨著生意逐漸做大,2014年與人合伙成立了醫藥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現在,于祿海精心打造的生態園已擴展到3500余畝,累計投入近1億元,已建成集農、林、牧、漁、休閑觀光、科技示范、教育體驗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示范園區,并打算在2016年10月1日正式開園納客。
接觸過于祿海的人都知道他有兩個愛好,一是喜歡在園子里栽樹,他經常揣著饅頭出去一干就是一天,從來不覺得苦;二是特別實在,樂于幫助身邊的村民,提起石崮村的于祿海,周邊村莊沒人不夸他好的。
于祿海在發展自己農業園區時,從來沒有忘記過周邊村民,創園之初,他承包村民土地時,總是先承包一些上了年紀、身體較差的村民的土地,有些不愿意種的荒山、零碎的給他時,他從來也不跟村民討價還價、斤斤計較,都是按統一標準給村民。有些村民看著于祿海種植小雜糧掙錢,也想跟著他種植小雜糧,他不僅給村民免費進行技術指導,而且還幫助他們統一包裝銷售,與石崮溝村、石匣村300多戶農民簽訂了小雜糧收購協議,每畝能讓村民多賣好幾百塊錢。無論市場行情好壞,老于從來都沒有拖欠過村民的錢,當賣出去的糧食還沒回款時,農民需要用錢時,老于都是拿著自己的錢墊上先給群眾。現在,在于祿海的幫助下,村里也越來越多的人跟著他種小雜糧、核桃樹等作物。
村里人都知道于祿海有本事、厚道,有些村民不好找工作,沒活干就去找他幫忙,于祿海就讓他們到自己園子里干活,有負責栽樹的,有負責修路的,有負責喂梅花鹿,有負責做飯的,也有在園子里防火的,常年都有七八十口子人在他園子里工作,最多的時候能達到二百多人。于祿海始終堅持能用周邊村民干的活堅決不承包給外人,從建設園子開始近二十年,園區所有建設基本都是雇傭本村村民來干,并且優先雇傭殘疾人就業,因為于祿海心里明白在農村幫助一個殘疾人就等于拯救了一個家庭,園區僅常年在園子里工作的殘疾人就有十六個,并建立了殘疾人就業幫扶基地。有些時候自己園子里不需要這么多人手時,他還積極介紹了五十多名村民去自己的醫藥配送公司上班,這些年來無論于祿海資金多么困難,他從來沒有拖欠過村民一分錢的工資。
于祿海不僅關心村民的生活,對村莊建設于祿海也是解囊相助,由于村莊沒有集體收入,每次村莊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比如修建石崮村牌坊、道路綠化、線路改造、修建灌溉水渠等,無論自己資金多么緊張,他都全力相助,從來沒有推辭過,先后投入200多萬元改善村里基礎設施。同時,為改善農村教育條件,每年他都向轄區農村學校進行捐贈,累計捐贈20余萬元。
于祿海的事跡得到了各級組織和領導的重視,先后被評為“省級勞動模范”、“濟南市勞動模范”、“鎮村優秀科技人才”等榮譽稱號,石崮生態園也先后被評為“濟南市都市型現代農業重點園區”、濟南市“森林公園”、濟南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被濟南市政府授予“重點聯系單位”。
責任編輯:余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