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水灑一路 真情暖人心
2016年08月03日 17:20來源:大眾網
自參加工作以來,他始終堅持以一個共產黨員和國家公職人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實踐自己的入黨誓言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克己奉公、播撒愛心,他不但在工作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績,連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而且還熱心公益事業,積極參與慈善捐助、義務勞動、結對幫扶、關愛留守兒童、環境生態保護等各類志愿者活動,在社會上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張可明,男,1969年2月出生,今年47歲,是安丘市地方稅務局辦公室的一名稅務干部,從稅已經二十四個春秋。
自參加工作以來,他始終堅持以一個共產黨員和國家公職人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實踐自己的入黨誓言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克己奉公、播撒愛心,他不但在工作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績,連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而且還熱心公益事業,積極參與慈善捐助、義務勞動、結對幫扶、關愛留守兒童、環境生態保護等各類志愿者活動,在社會上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張可明同志長期從事農村稅收工作,使他經常接觸到農民,特別是山區農村的一些貧困家庭和貧困孩子。那些因貧困而面臨失學的孩子,深深刺痛著他的心。從那時起,他就經常從自己的工資收入中拿出錢來救濟一些留守兒童和貧困學生,一方面從經濟上、物質上資助他們完成學業,另一方面又在思想教育及行為養成上給予心理輔導和情感呵護,對他們視同自己的子女。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感到做助學工作,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須帶動更多人的參與進來,才能讓更多的貧困學生有書讀。2008年初,張可明同志通過網絡聯合了數十名志同道合的朋友,組建了安丘義工組織,他擔任其中的助學組組長,從事幫扶貧困學生和失學兒童的工作。助學組成立后,他把大量的業余時間都用在了助學工作上。他利用在山區工作了解山區情況的便利,業余時間和義工們經常到安丘市柘山、車莊等貧困山區的中小學校,調查了解貧困生的資料,并進行家訪核實。同時將核實取得的貧困生情況通過新聞媒體、網絡平臺和散發資料的形式向社會廣泛宣傳,爭取社會各界人士的援助。安丘市新安街道孫十里村,有一位叫孫瑜的十五歲花季女孩,由于一場突來的車禍使她腦部挫裂,腦干損傷,處于半植物人狀態。而肇事車輛逃逸,一時無法得到應有的賠償。孫瑜的父親早在2002年也遭遇過車禍,失去了勞動能力。家里靠母親一個人種地勉強維持生活。車禍后,為給孩子治病,家人借遍了親朋好友,再也無力支付昂貴的醫藥費,只得含淚將昏迷的小孫瑜從醫院抬回家。張可明同志聽說了小孫瑜的事以后,他不但自己為小孫瑜捐了錢,還和義工們一起上門照顧小孫瑜,又幫她聯絡了治療的醫院。看到小孫瑜長期臥床生了褥瘡,他又自費買來充氣床墊送去,并細心和她的家人一起為她鋪上。他還利用自己的攝影特長,為小孫瑜和她的家庭拍下了一張張讓人感動、催人淚下的照片。在取得有關部門批準后,這些照片于2013年4月29日分別在泰華城和青云花園兩處展示,為小孫瑜募捐。看著這些打動人心的照片,互不相識的人們紛紛駐足捐款。捐款者中,有耄耋老人,有剛剛學會走路的兒童,有街邊賣菜小販,有結伴度假的學生。一位交警停下巡邏的摩托車,捐上了自己的心意;一對在附近酒店舉行婚禮的新人,捐出了剛剛收到的紅包;一位開著私家車的中年人,下車捐出了一千元,沒留下名字就開車離開了。當張可明同志把捐款送到小孫瑜父母的手上時,在場的所有醫生、護士和病人,都被感動了。這些錢,讓人們看到了小孫瑜生的希望,更讓張可明同志感到自己的付出是十分有意義的。所有這些,都讓張可明感到欣慰和感動。欣慰的是終于有更多的好心人了解了孫瑜的困難,幫助這個家庭走出困境,感動的是他看到了社會公益的巨大力量,更堅定了他投身社會公益、為社會做貢獻的信念和決心。
熱心助學和助困的張可明同志,同樣關注著社會弱勢群體和孤寡老人的生活,并盡可能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來幫助他們。近年來,張可明同志利用雙休和節假日,積極投身社會志愿服務行列,先后參加了社會志愿者組織的“情滿雷鋒月,愛在夕陽紅”、“關愛老人、從我做起”等活動,到興安街道敬老院、新安街道敬老院、安丘光榮院和老年公寓等地點開展關愛老人活動,為老人打掃衛生、陪老人聊天、為老人檢查身體等等。
“其實我只是做了一些瑣碎的小事,只是用‘心’去做好我該做的事”、“現在的業余時間很多,為何不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呢”……這些都是張可明經常掛在嘴邊的話,他是這樣的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張可明同志低調質樸的言語一如他謙遜寬厚的品格,他熱心公益、服務社會多年,苦活累活臟活都是搶著干,細心耐心誠心卻從不曾減,看似簡單、瑣碎的工作背后,他卻要付出許多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努力,只為換來貧困兒童的身體健康、學業有成,孤寡老人的安居樂業、幸福和諧。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王琳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