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同學走好人生路
陳凱,男,1996年1月生,山東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本科二年級學生,曾入選“淄博好人榜”。第一眼見到他,只覺得他是一個外表普通、靦腆的男孩,但實際上,他是一個真摯、熱心、有故事的人……

陳凱,男,1996年1月生,山東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本科二年級學生,曾入選“淄博好人榜”。第一眼見到他,只覺得他是一個外表普通、靦腆的男孩,但實際上,他是一個真摯、熱心、有故事的人……
家里有娃初長成
小學三年級,一個男孩最需要父親的年紀,但不幸的是,陳凱意外地失去了父親。仿佛一夜之間,家里的娃娃長大了,從此以后的十多年,他從未有過同齡兒童的嬌氣,吵鬧著向母親“要爸爸,我要找爸爸”。他從母親的眼神里看到了酸楚,也看到了十足的堅定,我們也從他的眸子中看到了油然流露的成長。
這一路走來,當初不及母膝的娃娃,已蛻變成可以為母親遮風擋雨的男子漢。他是一個打小懂事的孩子,早早地便成了家里的頂梁柱。善良的母親為了兒子,十多年來換了多份工作,不辭辛苦;作為兒子的陳凱,深知母親獨自養大自己的難處,他從不過分要求,打小就懂得節省。
那時,他還沒有灶臺高,小小的人兒就搖搖晃晃地踩著凳子做飯,只為照顧好自己,也為勞累一天的母親吃上口“熱乎飯”。用陳凱自己的話說,他是穿著“百家衣”長大的,收到了太多來自學校和社會的幫助,這也讓陳凱成為了一個懂得感恩、想要回報的人。
一定是特別的緣分
轉眼高一,陳凱第一次見到了徐崇飛,看著他孤零零地走在求學的路上,每一步都艱難卻也堅定。想到自己的經歷,陳凱暗自下定決心要幫助他。
從此,不論清晨還是傍晚,在偌大的校園里都會看到一對形影不離的少年;不管是烈日還是寒風,他都推著輪椅,慢慢地走在校園的擁擠的人流中;在每個樓梯口、餐廳打飯處,都會看到一個或抱或背著同學的少年,盡管他也只不過是個十五六歲、身材消瘦的孩子,卻用盡全力、安全的把徐崇飛準時送到教室。
最讓人難以忘記的是考試前的情景,高中三年的每一次小考、大考,堆在課桌上的“小山”都要被移走,考試完后再還原。這對于每個人來說都不是一件小事,有的時候甚至要從教學樓搬到宿舍樓。每當這個時候,陳凱都沖在前頭,因為他要一個人干兩個人的活,并且每次都要等大家都搬完一輪后,再回來搬自己的。
只見陳凱搬著一個大書箱,箱子上還放著兩摞書,徐崇飛很貼心地問他累不累,他總是微笑著說:“我也算個小男子漢吧,不累不累。”陳凱的同學都很好奇為什么他的書那么多,看著他抱著厚厚的書來來去去地忙碌著,卻不知他的忙碌不是為了自己,他懷里的那摞書的署名都是徐崇飛……
下雨天,是陳凱最擔心的情況,他每次都擔心徐崇飛在路上摔倒。每每下雨,在傾斜的小小傘蓋下,總能看到相互“依偎”的他們。細心地人都會發現傘傾向一邊,而陳凱的肩頭濕漉漉的,而被小心保護著的徐崇飛一身干爽。
冬天下雪的時候,陳凱常常背著徐崇飛走在宿舍到教室的兩點一線之間,唯恐徐崇飛稍有閃失。有一次,陳凱像一陣風般匆匆地從同學身邊刮過,向醫務室方向沖去,原來是徐崇飛不小心滑倒摔到了腿,陳凱焦急地把徐崇飛背到校醫院。事后陳凱總是自責自己沒有照顧好徐崇飛,就像一個“犯錯”的孩子。
就這樣,每天簡單的重復,日子一天天流逝,不變的是兩個少年陪伴的背影。“因為習慣了,所以沒什么。”多么偉大的習慣,一堅持就是三年。沒有骨肉親情,沒有血緣關系,是責任與感恩的心,讓陳凱堅持了三年。
用徐崇飛的話說“一定是特別的緣分,我的好兄弟”。原來,徐崇飛從小就不幸地被診斷患有侏儒癥,身體自然多有不便。特殊的外表讓他受盡另類的目光,當陳凱走進他的生活,兩個人仿佛像熟稔的兄弟。陳凱主動在學校照顧了徐崇飛三年!
談及這三年,陳凱一笑而過“是我該做的”,寥寥數字。靦腆的少年,沒有太多華麗的語言,卻有一顆倍加溫暖的心。他渺小、瘦弱的身體里,裝著的是感恩和幫助他人。這一切既讓我們心酸,也讓我們欣慰。生活有太多艱辛,可我們總因有愛能戰勝一切。
這一路,陪伴未完
是啊!是特別的緣分讓兩個少年再一次相遇在山東理工大學的校園里。去年夏天,他們不約而同地報了同一所大學,也順利地考入山東理工大學。雖然不在同一個學院,可同窗三年的“默契”依然存在。
新的生活,新的起點。陳凱并沒有因為自己的事跡在暑假里被電視臺報道而沾沾自喜,他依然是那個低調助人的自己。進入大學校園,依舊默默地付出著。舍友眼中,他是“百寶箱”;同學眼中,他是“開心果”,溫暖少年依舊是陳凱的代名詞。
直到有同學看到陳凱常去另外一棟宿舍樓,周末常陪著另一個人,他的事跡才為人所知。陳凱還是那個樂于助人的少年,他依舊會幫助徐崇飛打飯、買車票,依然在寒暑假幫助他打包回家的行李、火車上一路逗他開心。
除此之外,他還是一個樂于學習的人。上課認真聽講,有空就去上自習,是大家眼中的“乖乖男”和“學霸”。陳凱還積極參加課外實踐和社團活動,不斷充實自己,讓自己的大學生活充滿色彩。
陪伴未完,生活還在繼續,相信每一個像陳凱一樣自強不息的少年都能自信地活出自我,活出精彩。
這一路走來,歸結為愛。母親愛子,子敬母;社會之愛,溫暖了少年,也讓他懂得感恩,去愛他人。是對生活的愛,讓少年陳凱一直走在充滿希望的路上。
責任編輯:劉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