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相瑾照顧岳母照
殷相瑾,男,1941年10月生,山東省即墨市人,中共黨員,即墨市經濟開發區考院村村民。
殷相瑾是即墨市經濟開發區考院村村民。婚后因岳母家無兒,岳父早年去世,生活特別困難,于是搬進岳母家做了上門女婿,挑起了生活的重擔。
1995年,75歲的岳母劉文淑中風偏癱,生活不能自理,殷相瑾與妻子共同照顧。可是,天有不測風云,2007年,妻子因患胃癌不幸去世,照顧老人的重擔都壓在了殷相瑾身上,端屎端尿、喂飯喂藥、洗衣做飯成了他的日常“工作”。
為了能更好地照顧岳母的生活起居,他在岳母床旁安裝了一個簡易門鈴,岳母有需要時可以按鈴找他,他還利用自己特長,研究制作了一套電動移動航吊,專門用來幫助老人大小便和身體移動,無論是寒冬還是酷暑,每天翻身10多次,7000多個日夜,7萬多次翻身,他沒有睡過一晚安穩覺。為避免老人長期臥床長褥瘡,殷相瑾準備了厚厚一沓尿布,只要岳母大小便,馬上給老人擦洗干凈。“一晚上就得十幾塊尿布,還得按時給她翻身。”殷相瑾說。在他的精心護理下,臥床二十多年的岳母從來沒有患過褥瘡,房間也沒有任何異味,老人的精神狀態也非常好。。
八年前,殷相瑾的岳母因為膽囊炎、心臟病、高血壓等并發癥,住進了醫院。老人由于年齡大,患有多種老年病迸發癥,身體特別虛弱,醫生也無計可施,甚至下了病危通知。看著日漸瘦削的老人,殷相瑾沒有放棄。他讓兒媳扶著老人的頭,自己端著豆奶粉一點點地往老人嘴里喂。喂進去、流出來,再喂進去……一小碗豆奶粉就要喂三四個小時。“我們都跟爸說喂不進去,可他偏偏不信,說‘只要能進去一口,就還有希望’。”回憶起當時的場景,殷相瑾的兒媳梁雪梅一臉敬佩。
孝心、愛心、真心加上精心、細心,差點兒走到生命盡頭的老人,在女婿的精心護理下,身體竟然漸漸好轉起來。后來,人們把這件事告訴老人,老人逢人便說“要不是女婿,我早就不行了。”殷相瑾說,自己辛苦換來老人舒坦,便是最大快樂,再苦再累也值得。他覺得,自己待老人好,以后孩子也會“有樣學樣”。
父親的言傳身教,影響和教育著下一代輩。看著公公殷相瑾為照顧老人日夜操勞,殷相瑾的兒媳梁雪梅毅然辭職回家當起了全職“保姆”。
洗尿布、做飯、喂飯、喂藥……兒媳梁雪梅分擔了公公殷相瑾不少工作。由于長期臥床,老人食欲不好,殷相瑾告訴兒媳梁雪梅變著花樣給老人做蛋羹、豆漿、粽子、水餃等易消化而富有營養的食物。“每天還得陪她聊天,雖然老人說話時大腦不是很清楚,但你還要不停地回應她,老人都跟小孩似的,有個人在眼前她不覺得孤單。”梁雪梅說,只要一離開,老人就會按響“門鈴”把人叫回來,她經常做著飯就被叫回老人床前。因為陪老人聊天忘了正煮著飯,梁雪梅半年時間就燒壞了兩口鍋。
“我爸孝敬老人,為兒女做了好的表率,我們也有兒女,得為他們做出好榜樣,讓我們家的好傳統傳承下去。”梁雪梅說。
平凡“德善”,孝義感天。“好女婿”殷相瑾用這份堅守、這份孝心、這種付出,彌足珍貴。今年5月,96歲高齡的岳母因患多種老年病綜合癥,經醫治無效,安詳地離開了人世。殷相瑾21年如一日照顧岳母,詮釋了一個好女婿的孝心和愛心!在他的帶動下,全村形成了孝敬老人的良好風尚。
責任編輯:劉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