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科領域的排頭兵
濟南市第四人民醫院心血管外科成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自率先在濟南市級醫院開展心臟直視下體外循環手術以來,始終是市級醫院心血管外科治療的排頭兵,作為省級重點專科建設期的他們,正在努力開拓進取,爭取在為患者服務的征程中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濟南市第四人民醫院心血管外科成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自率先在濟南市級醫院開展心臟直視下體外循環手術以來,始終是市級醫院心血管外科治療的排頭兵,作為省級重點專科建設期的他們,正在努力開拓進取,爭取在為患者服務的征程中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精勤不倦體現敬業精神
全體心外科醫護人員在副院長、科主任戴炳光的帶領下,秉承著老一輩四院人的光榮傳統,敬業愛崗,無私奉獻。為了盡快掌握心臟外科的技術和發展動向,醫護人員輪流分批到北京、上海等地先進醫院進修學習,刻苦鉆研,完善自我,開拓進取。結合本院實際情況,積極開展新技術新業務,先后獲得六項國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等,填補十余項市級空白,是目前濟南市級第一家開展不停跳搭橋手術單位,濟南市級第一家開展嬰幼兒心臟手術單位,濟南市級第一家開展房顫外科手術治療單位,濟南市級唯一一家開展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手術單位,濟南市級唯一一家、省內第二家開展術中血流檢測單位,濟南市級唯一一家、省內第二家開展微創血管獲取冠脈搭橋手術單位,濟南市級唯一一家開展全胸腔鏡心臟手術單位。特別是2005、2006年順利完成的兩例心臟移植手術,標志著這支隊伍的成熟與成就,全國第一例自愿捐獻心臟器官移植是四院心外人的驕傲。在瓣膜病房顫的外科治療和微創血管獲取冠脈搭橋手術位列省內先進水平,受到同行的廣泛關注。
精湛的技術贏得了患者的信任,無私奉獻的精神贏得了患者的尊重。心臟外科手術難度大、風險高,病情變化快而且復雜,這就要求團隊成員具備高度的責任感,精湛的專業技術,無私的奉獻精神。無論是工作日還是節假日,主管醫師都早早巡視病房、換藥拆線、處理醫囑。前一分鐘剛忙完了幾個小時的大手術,沒待休息可能又要參加下一臺急診手術,有的甚至長達十二、三個小時,醫生、護士累得飯顧不上吃,席地而坐就睡著了。看到自己救治的危重病人一個個康復出院,心里的成就感也將身體的疲憊抹平。科室墻上懸掛的兩面銅匾,表達著患者對他們的認可,上百面錦旗書寫著患者對他們的感謝。
仁心仁術彰顯奉獻情懷
技不僅在高,更在德,術不只在巧,更在于仁。醫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心外科病人手術費用相對較高,對一般家庭是個不小的負擔,特別是農村及低保家庭。心外人對所有病人一視同仁,對家庭貧困病人關愛有加,多次為他們捐款救助,給先心病患兒捐衣捐物、贈送玩具,給低保老人買飯、買營養品,為貧困病人減免部分醫療費用等等,其中有兩例心臟移植病人給予費用減免。2005年,棗莊孤兒王震7歲時在心外科行“重癥法樂氏四聯癥”矯治術,被當時山東電視臺“正在進行”欄目跟蹤報道,受到廣泛全社會關注,科室為王震免除了治療費用,更為其捐款捐物,送衣送飯。可愛的孩子病愈后沒有忘記曾經幫助過他的叔叔阿姨們,每年都來濟南給醫護人員拜年,每一次看到他雙膝跪地說一聲“過年好”,我們大家都忍不住熱淚盈眶。這是一份醫者的大愛,是醫患之間最美好的畫面。
通過對患者的救治,我們了解到,在農村還有許多貧困家庭因家庭負擔重,給孩子治不起病。治好了一個孩子,就挽救了一個家庭。在醫院和紅十字會的支持下,心外科于2006-2007年間,對幾十名商河縣先心病患兒提供惠民醫療,所有患兒手術費全免。其中有一對父子同患先心病,同時手術,一起康復,成為當時社會一段佳話。
心外科公益活動沒有就此止步,目前老齡化日益加劇,在此形勢下積極開展了“守護心臟”愛心公益活動。針對曾在心外科就醫并進行過心臟搭橋、心臟介入支架手術,且目前仍健在的80歲以上老人進行統計回訪,為他們建立“守護心臟”愛心公益活動專屬的健康檔案,定期為他們進行回訪和開展健康教育。每年重陽節期間,醫院還將組織他們開展聯誼活動,為他們發送健康查體卡進行免費查體,同時為他們贈送禮品、藥品,進行公益節目演出等;同時醫院開通了兩條愛心熱線,熱線號碼為15621865715,81313113,建立了愛心微信群,24小時在線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健康咨詢服務,及時解答他們在疾病知識、健康保健方面的問題,及時處置病情相關變化。心外科還將依托醫院南丁格爾“愛心·護心”志愿者服務隊,定期為有需要的人群進行生活照顧、上門義診、查體、心血管病知識講座、康復知識指導、急救知識培訓等。
市四院心外科已經成為濟南醫療戰線的一道亮麗的風景,這群可愛的白衣天使心里始終裝著奉獻患者的崇高使命,與病人并肩戰斗,用精湛的醫術抗爭病魔,用溫暖的情懷驅趕絕望,用火熱的愛心點燃生命之光。醫者之大,不僅治人,更在醫心,他們的愛心讓病房充滿陽光,讓社會充滿希望。
責任編輯:劉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