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燕平,女, 1978年1月出生,山東省平度市人,中共黨員,平度市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長。
自于燕平2011年任急診科護士長以來,急診科這個“投訴大戶”就成了“零投訴”標桿科室。她恪守醫德,在護理崗位一待就是20年;她視病人如親人,對接到的“三無”病人,都會及時充當起臨時家屬的角色,全力以赴、爭分奪秒搶救病人;她無私奉獻,把全部精力和感情都投入到了工作中,孩子感冒發燒時,她不能守候在身邊,孩子放學后,她總是最后一個去接,她的父母只能在電話里問候。她的所作所為,充分體現了醫務工作者公而忘私,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在平度市首屆“平度先鋒”頒獎典禮上,她是平度衛生系統唯一獲得這一稱號的人選,評委會對她的頒獎詞是:醫療救護戰線上恪守醫德、無私奉獻的最美天使!曾獲青島市最美護士、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2011年,在眾多護理中層崗位競聘中于燕平脫穎而出,成為平度市人民醫院最年輕的護士長。也就是從那時起,急診科這個“投訴大戶”就成了“零投訴”標桿科室。眾所周知,在一個綜合型大醫院,急診科一般都是投訴率最高的科室,卻愣是讓這個清爽爽的小女子帶成了“青島市青年文明號”、“青島市院前急救先進集體”。 在急診,老人們都親她,熱乎乎地喊著她“閨女”,同事們都愛戴她,叫她“于大姐”,患者們都喜歡她,甜蜜蜜地稱她美女護士長,在小孩子眼里,她更是一個好阿姨。
作為急診科護士長,于燕平說,她最怕的就是在家里電話響,可是怕什么往往就來什么。2014年2月的一天清晨,急促的電話鈴聲再次響起,一名意識模糊的老人躺在路邊需急救,120迅速出動的同時也電話通知了她。接電話后她來不及呵護正在發高燒的孩子,第一時間趕到急診查看病人的情況。老人沒有任何有效證件及聯系方式,曾經做過顱腦手術,意識不清、非常煩躁,生命體征很不穩定……在不明病因的情況下,是不能使用鎮靜劑的,這給護理工作帶來了很大難度。為了保證病人的安全,她安排專人日夜守護。休克的病人容易大小便失禁,老人來的時候惡臭熏天、狼狽不堪……于燕平像往常一樣挽起袖子用最嫻熟的動作為老人輕輕擦洗,換上了干凈的病號服。她還自己出錢買來可口的飯菜,給老人鼻飼、翻身、拍背、擦臉、刮胡須、導尿……她憑借豐厚扎實的護理知識對病人病情做出精準的判斷,盡早安排醫護人員陪送老人入住神經外科,為老人的及時救治贏得了寶貴時間。兩天后,通過110的協助,遠在濰坊的家屬找到了醫院,看到親人的病情得到救治,更受到無微不至的照顧,家屬激動地流著淚,拉著她的手久久不放:“你們真好,真好……”家屬執意留下于燕平的聯系方式,說以后就是親戚了,到現在也經常打電話互相問候。人間冷暖,貴在真情,同事們說她很有愛,她說:“來到醫院的每一位病人,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讓病人感受到我們是和他們站在同一條戰線上,讓病人相信我們懷著同樣的心情在為他們的健康努力!”她就是這樣把工作當成生活,把職責當成信仰!
也就是那次急救,因為走的急,沒來得及仔細叮囑正在發燒的孩子該怎么吃藥,當時她的丈夫也正在醫院參與搶救……等到她忙完病人,趕回家一開門,并沒有看到孩子身影,也沒有聽到孩子像往常一樣的叫喊,她一個箭步沖進臥室,看見孩子滿臉大汗、非常虛弱地蜷縮在床上,整條被子都已經被汗濕透了……原來,孩子沒聽清媽媽說的服藥劑量,自己多吃了退燒藥,導致大量出汗后虛脫。 “媽媽,我害怕,給你和爸爸打了好多遍電話,,你們怎么都不接啊?” 孩子虛弱的聲音刺痛她的心,看著年幼的孩子蒼白的臉,她流著淚把孩子緊緊摟在懷里。
多年來,于燕平帶領著急診科出色地完成了多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急診救治工作。她本人也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青島市最美護士”等。于燕平說:“20年來,想起工作的點點滴滴,感動多過于抱怨,感恩多過于厭惡,我清楚地記得心跳驟停的病人被搶救成功后從ICU轉出時是感激的眼神;也忘不了病人家屬送來錦旗時的滿臉真誠;更忘不了兄弟姐妹們奮戰了通宵后,清晨交接班時異常疲憊卻依然堅定的笑容!我很感恩自己做著一份能夠救助他人的工作!
責任編輯:劉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