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望養老院老人

為養老院送生活物資

為幼兒園孩子贈送禮物
高善友,男,中共黨員,生于1948年12月,東營市利津縣人,現為勝利油田黃河鉆井總公司退休干部。1970年參加工作,在勝利油田鉆井一線井隊近二十年,先后擔任井架工、副司鉆、鉆井隊長,帆布廠廠長等職務。
2001年內部退養后,自主創業創建飛龍公司,共上交利稅2500余萬元,為單位協解職工提供就業崗位6個,為東營市下崗 職工提供再就業崗位12個, 先后被評為中國石化離退休人員黨員標兵、山東省模范老人、石化離退休先進職工、勝利油田老有所為先進個人、勝利油田助人為樂道德模范、黃河鉆井總公司優秀黨員等多項榮譽稱號。
作為一名退休后創業的老黨員,高善友始終胸懷國家大事,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高善友經常說:“經過多年的奮斗,我積累了一定的財富,這都是社會給予我的,所以,將財富回饋社會是我的最大愿望。我是黨員,更應該為黨、為社會分憂。”2008年5月,汶川地震發生后,他的第一反應就是發揮一個共產黨員的作用,盡一個共產黨員的責任,為災區捐贈善款,為災區人民重建家園奉獻一份愛心。他通過東營區慈善機構為災區捐款5萬元,往北京的慈善總會賬戶捐款3萬元。當得知單位組織黨員繳納特殊黨費時,他又立即趕到黃河鉆井老年綜合管理九站,繳納5000元特殊黨費。同時,他還在飛龍公司專門組織了捐款活動,大力倡導“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人道主義精神,組織員工向地震災區捐款8000多元。2010年4月青海玉樹地震后,他又主動捐款1000元,并繳納特殊黨費2000元。
作為一名有40年黨齡的黨員,高善友時常想著多貢獻、多給予,力所能及支持社會公益事業。
一次回老家,正逢下雨,他看見老家村里公路破舊不堪,村民們踩著泥濘、艱難出行,他出資8萬元對村里的公路進行維修改造,使之煥然一新;飛龍公司門前的小路多年無人管理,雨天泥濘不堪,晴天塵土飛揚,高善友出資5萬元,聯合附近企業一起將小路修成了標準的水泥路,給成千上萬的過路人帶來方便。飛龍公司附近有一個養老院,每逢重陽節、春節,高善友都采購面粉、大米、食用油到養老院看望慰問孤寡老人,送上節日的祝福,與他們共渡佳節,使他們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懷。幾年來,對養老院慰問資金達5萬余元。每逢六一兒童節,高善友組織員工到附近的小學校、幼兒園看望小朋友,進行傳統教育,送上節日禮物以示祝福。
作為企業的當家人,高善友時刻關心員工以及身邊人的冷暖,扶危濟困,屢施援手。
高善友常說:“對個人來講,錢到了一定數額,再多就只是一個數字,對自身生活來說沒什么意義了。但是社會上還有許多困難的人,我應該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做一點事,這是我繼續經營企業的唯一動力。”在實現企業自身發展的同時,對經濟困難員工都給予特別關照。公司有個職工家里老人生病醫藥費不夠又不好意思說,他聽說后拿出1萬元主動送上家門,以解其燃眉之急。為幫助困難員工買房,幾年來他先后為8人提供資助30多萬元。對于遇到困難的熟人,他能夠慷慨解囊,幾年來,僅資助原單位困難職工就達3人共6萬余元,先后幫助他們的家庭渡過難關。
高善友,就像他的名字,凡事往好處想,往善里做。他心存善念,行修正果,一直以積極、陽光的心態,傳遞正能量。他的追求就是奉獻社會,助人為樂,用無私的奉獻精神充分體現了一個退休黨員的高風亮節,為社會做出積極的貢獻,使自己的生命充滿價值而不平庸。
責任編輯:余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