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愛美,女,今年70歲,是臨沂市蒙陰縣蒙陰街道西儒來村一名普通的農家婦女。自1988年以來,她和丈夫把一個抱養來的殘疾女嬰扶養長大,就像親閨女一樣關心照料,用一腔愛心演繹跨越血緣的偉大母愛。
收養的閨女原來是殘疾
1988年,呂愛美42歲,那時,她已經有一個十歲的兒子。有一天鄰居告訴她,有一名別人不想要的女嬰她愿意不愿意收養。呂愛美非常喜歡孩子,于是,她就把那個女嬰抱回了家,并給她取了個好聽的名字“郭姣”。
這個女嬰剛收養來的時候有一歲半,長到兩三歲的時候還是比較瘦弱,別的也沒有發現什么不正常的地方。孩子長到五、六歲時,夫妻倆就逐漸發現這個孩子不正常了。她智力明顯低下,不聽話、不懂事、還罵人,別的小孩都不敢和她玩。
七八歲時,呂愛美發現郭姣經常尿床,每天都要為她涮洗尿濕的衣物、被褥。外人從她的音容笑貌一看,就知道她是一個智力不正常的孩子。
閨女再傻也不能拋棄
別人看到他們家收養了一個殘疾兒,都覺得是一個累贅,以后會成為甩不掉的包袱。有的親戚勸他們說,養這么個累贅干什么,干脆送走算了,別再養了。
夫妻倆堅決不答應。雖然收養了一個傻閨女,可夫妻倆也沒有感到后悔,不管她傻不傻,她都是自己的親閨女,無論家里多么窮,都不能難為她,不離不棄照顧她。
由于郭姣智力低下,平時身邊必須有一個人照看她,作為母親,呂愛美就承擔起了照看閨女的責任。本來想出去干活掙錢的丈夫,也不得不留守在了家里,一邊種著幾畝地,一邊照顧著家里。夫妻倆平時都把精力放在傻閨女身上,家庭一直非常困難。家里多年來住著幾間破坯房,屋里破破爛爛,一臺破電視是唯一電器,那是哄傻閨女看的。平時,夫妻倆上地干活的時候,把傻閨女一個人放在家里不放心,會讓她在后面慢慢跟著上坡,或者用小推車帶著她,閨女做錯了事,也從來不責罵她。在郭姣十歲的時候,她的哥哥高中畢業了,當年雖然沒有考上大學,但成績還可以,只要再復讀考學還是很有希望的。可哥哥看到家庭這樣困難,不愿給家庭帶來負擔,就放棄復讀,在家務農了。
由于不能抽身去打工,只靠種幾畝地是很難維持生計的,他們又包了點桃園,年輕時還有力氣收拾,如今就把桃園交給了兒子管理。兒子結婚成家后,對父母很孝順,也不放心家里的傻妹妹,經常回來幫老人干活、收拾家務,定期貼補家里,家里的電費、水費等都是兒子一塊給交著。
愿陪著傻閨女一直到老
時光荏苒。一晃28年過去了,那個收養來的傻閨女已經三十歲了。近三十年來,傻閨女生活不能自理,天天夜里尿床。母親呂愛美為了照看閨女,她們兩人在一個房間睡覺,在兩間狹仄的小土坯房里,娘倆一人一個小床,夜里閨女口渴了就會叫嚷,母親就趕緊起來給閨女倒水喝;閨女尿床了,母親會起來默默的一個人給她收拾。有時白天時間也會拉尿在褲子里,母親發現了,會馬上給她更換衣裳。在28年1萬多個日子里,呂愛美每天夜里至少起一次床,每個白天至少為閨女換洗一次衣物,期間的辛苦只有她自己一人知道。
呂愛美家的困難情況,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心和援助:民政部門給郭姣辦理了低保;殘聯部門給郭姣評定了智力二級殘疾,每月發放生活補助金;村里給他家申請了危房改造,補助資金一萬元,2014年幫他家把住了幾十年的土坯房進行了修繕。2014年冬天,呂愛美不小心摔傷了胳膊,治療花了一萬多元。這時候,傻閨女的病情也有所加重,由于關節長期受涼受潮變形,走路走不大動,家里門臺有時上不來,大小便失去知覺,經常拉尿在褲子里。
隨著年齡的增大,呂愛美和丈夫對傻閨女的照顧越來越顯得力不從心。可是夫妻倆把一切苦和累都默默的裝在心里,對閨女的守護之心一直不變,他們愿意陪著閨女一輩子。
責任編輯:余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