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承諾 一生堅守
張永勤,女,1957年3月出生,漢族,群眾,濟南市槐蔭區臘山街道前周王莊村村民民。在前周村提起張永勤,大家都知道她是一個善良的大娘,十五年如一日照顧自己的精神病鄰居。但每當與張永勤聊起這件事時,她總是說:“我做這些事都是應該的,不想出名。”

張永勤,女,1957年3月出生,漢族,群眾,濟南市槐蔭區臘山街道前周王莊村村民民。
在前周村提起張永勤,大家都知道她是一個善良的大娘,十五年如一日照顧自己的精神病鄰居。但每當與張永勤聊起這件事時,她總是說:“我做這些事都是應該的,不想出名。”
鄰居命運坎坷,她心生憐憫
張永勤的鄰居劉傳香今年73歲了,看起來與其他老人似乎沒有什么不同,然而她的命運卻寫滿了坎坷。劉傳香的父親在她年幼時就去世了,一直與母親相依為命。或許是因為年幼的她難以適應種種艱辛,十幾歲的時候就患上了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為了能夠照顧女兒,劉傳香的母親不能外出打工,唯一的經濟來源是村里發放的困難戶補貼。
2000年左右,80多歲的劉傳香母親身體每況愈下,后來只能臥床。老人操持一生,去世前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女兒。女兒無法與人正常交流,哪怕簡單的吃飯穿衣都是個問題,自己要是不在了,女兒可怎么生活呢?村里看到這個情況,也想找個合適的人來照顧劉傳香,可這個事年輕人不愿意干,男同志也干不了,也幾乎沒有人愿意接這個燙手山芋。
開始,有村民去給她送飯,可是沒去幾次,就被脾氣暴躁的她又打又罵地趕了出來。村里人都害怕她,不敢與她再接觸。可是這些張永勤都看在眼里,不由得對劉傳香心生憐憫。
一句承諾,一生堅守
張永勤是劉傳香的鄰居,她見證了劉傳香老人坎坷的經歷,也了解她的病情。她心里清楚,劉傳香老人若是無人照顧,病情只會急劇加重,如何生存下去呢?
“她是我的鄰居,也是我的姐姐,我來照顧她吧。”張永勤主動請纓扛起了這個重擔。從那時起,張永勤每天給劉傳香做飯送飯,幫她洗衣、穿衣、洗澡,打掃衛生,像照顧孩子一樣操持著老人的衣食住行,這一照顧就是十五年。
“她有點挑食,吃豆芽要把豆皮挑出來,喜歡吃雞蛋、豆腐、餃子。我都是變著花樣給她做。”張永勤不僅照顧著老人,還照顧得細致入微,對老人的生活習慣了如指掌。
精神病人的舉止和思維不同于常人,劉傳香常常穿上衣服就不愿意脫,脫下來衣服又記不得穿。冬天還好,張永勤給她多穿幾件就行了。但是夏天天氣熱,需要經常洗澡、換洗衣服,每到給老人洗澡的時候,張永勤都要費好多功夫,像哄小孩一樣哄著老人。有時候老人脾氣上來了,直接把盆里的水往張永勤身上潑。張永勤雖然委屈,但她仍然沒有怨言,默默地把一切收拾好。
劉傳香老人有時會像孩子一樣隨地大小便,把家里弄得臟亂,張永勤一邊收拾,一邊“教育”老人:“咱都這么大年紀了,咋還跟孩子一樣,讓人知道就丟人了。”慢慢的老人也學會了去廁所。
鄰里之情,勝似親情
在張永勤的悉心照料下,老人的病情有了一些好轉。漸漸地,老人不再動不動就打人罵人了,而是逐漸變得溫和,能主動跟人打招呼了。正是張永勤這份無私的愛讓老人心中的不安全感逐漸減少,使她學會信任。
2011年,為了能夠更方便照顧老人,張永勤干脆把劉傳香接到了自己家中,與家人同吃同住。這個決定也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然而一家人生活在一起難免會發生摩擦,更何況劉傳香老人又有精神病。有一次,張永勤的小孫女因為劉傳香老人打擾她寫作業,就讓老人到別的屋去,可老人卻誤以為這是趕她走,打了小孫女。張永勤回家后,小孫女跟她告狀,她就耐心教育孫女說:“劉奶奶是老糊涂了,你是晚輩,要讓著她。”有張永勤做榜樣,家里人都很尊重劉奶奶,吃飯時也會先給她把喜歡吃的盛出來。
劉傳香老人每天會在村里散散步,天黑之前總能按時回來,她已經把張永勤家當成了自己的家,張永勤和家人就是她的親人。
以前,村里一些人見到劉傳香都是繞著走。但是現在,大家在張永勤的帶動下不再像以前那樣害怕她了,而是逐漸把她當成一個普通人。
責任編輯:劉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