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人生,撫養智障孤兒20載

趙華山與王增勛老兩口一起吃飯
王增勛,1942年出生,臨沂市沂水縣四十里堡鎮四十里村的一名老黨員。在家鄉,王增勛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他的出名不只是他一手創建了增勛建安有限公司,還有他大愛撫養智障孤兒20年的事跡。20多年前,王增勛開始撫養智障孤兒趙華山,多年來王增勛待他如親生兒子,從衣食住行到生計大事都周全地為他籌謀打算,如今已經44歲的趙華山在王增勛一家的精心照顧下,生活的幸福快樂。
趙華山是莒縣人,是個先天性半癡呆的孤兒,認識王增勛以前靠流浪乞討生活,晚上便蜷縮在野外的柴草垛里過夜。一次偶然的機會,王增勛在與別人閑談時得知了此事,一向善良仁愛的王增勛對趙華山的遭遇深感同情,他首先想到的是給他一個溫暖的家,沒有思考和猶豫,王增勛在征得家庭成員的同意后決定撫養他。王增勛把趙華山接到了自己的家中和自己一家共同生活,在王家趙華山平生第一次有了單獨的臥室,有了溫熱的飯菜可以吃,有了干凈的衣服可以穿。漸漸的,趙華山也把王增勛當成自己最親近的人。患有智障的趙華山性格十分孤僻,常常對著王增勛發脾氣,但王增勛始終不離不棄。“收養他的時候,我就做好了照顧他一輩子的準備,再多的委屈,我也能承受。”王增勛說。
那時候家里生活條件并不好,但王增勛和家人待趙華山卻始終如一。“大米不夠吃的時候,我就把飯煮稀點,幾個孩子分著吃。我的孩子有口飯吃,他就有的吃。”很多人問王增勛圖什么,王增勛總是說:“我什么都不圖,他是我的孩子,再苦再累我也要照顧他!”好不容易苦日子熬出了頭,家里的生活條件好了,王增勛年齡卻大了,雖然干不動體力活了,但現在仍然每天在家為趙華山準備三餐和點心。
平時王增勛也會手把手教趙華山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現在他已經學會了一些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王增勛在建筑公司上班時,就把他帶在身邊,每天在公司食堂為他安排就餐。20年過去了,王增勛一家早已把趙華山看作了家庭的一份子,時時處處照顧著他。在王增勛眼里,趙華山就是他的親兒子,考慮到趙華山的晚年要有個保障,王增勛為他辦理了保險金。年過七旬的王增勛是這樣說的:“如果將來我照顧不了他了,就叫我的孩子把接力棒傳下去,既然撫養了他,就要管到底。”
王增勛20多年的執著堅守,感動了家里的每一個人。如今,王增勛的孩子們早已接棒照顧起了趙華山。“從小他便和我們兄弟姐妹一個桌上吃飯,一個屋子長大,我們早把他當一家人了。”王增勛的女兒王永玲說。從小在父親的熏陶下,王永玲和弟弟妹妹們對待趙華山如同親兄弟一樣。趙華山生病了,大家輪流照顧,兄弟姐妹幾個一起湊齊醫藥費。王增勛一家的善舉感動了大家。“他們的善舉讓社會充滿了溫暖,是對雷鋒精神的傳承,是我們身邊的‘雷鋒’。”四十里堡鎮黨支部書記趙立民說。
王增勛自幼出身貧寒,祖祖輩輩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家中兄弟姐妹多,父親早逝,兄妹幾人只能跟母親相依為命,日子過的相當艱辛。苦澀艱難的生活讓幼年的王增勛品嘗到了世態的炎涼,人情的冷暖和生活的艱辛。但也培養和塑造了王增勛博愛的情懷和善良惻隱的美好心靈。每當看到或者聽到身邊那些身處困境中的人,尤其是弱勢群體時,他就忍不住要幫上一把。方圓十里八鄉得到王增勛幫助和資助的人不計其數。
今年已經74歲的王增勛不僅有沂蒙山一樣的堅韌,更有著沂蒙山一樣的仁愛,他,以自己的善舉,譜寫了一曲沂蒙山人的贊歌。
責任編輯:余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