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照顧同村孤寡老人二十余年



劉乃現,男,1950年出生,單縣龍王廟小孟莊村人。一提起劉乃現,村里沒有人不夸他是個大好人的。他二十余年如一日,無償照顧一名非親非故的孤寡老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孝道之歌,
好心夫婦贍養孤寡老人
1995年,劉乃現當選為村委委員。在挨家挨戶走訪的過程中,遇到了村里的孤寡老人孫閆氏。84歲的孫閆氏無人照顧,生活十分艱辛。當天晚上,劉乃現久久不能入睡,腦中一直浮現出孫閆氏孤苦伶仃的身影。于是,他和妻子商量:“要不咱照顧孫閆氏老人吧!”劉乃現的想法得到了妻子朱坤俊的支持。第二天,夫妻二人到集市上買了面、菜,來到孫閆氏家里,幫她做飯、洗衣、打掃衛生。
從那以后,劉乃現就和妻子朱坤俊一起,擔負起了照顧孫閆氏的重任。在上級民政部門和村委會的幫助下,劉乃現夫婦幫助孫閆氏蓋了一間磚瓦房,重新置辦了床鋪、鍋灶等,安裝了自來水。孫閆氏忌諱用電照明,劉乃現便為老人準備了蠟燭;老人不愿做飯,朱坤俊便準備了大包大箱的雞蛋糕、火腿腸。
20年來,劉乃現和妻子就這樣一直贍養著一位與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孤寡老人,把老人當成自己的親人來照顧。
二十年如一日 只圖個心安
“不知道乃現圖什么,一個孤老婆子無依無靠,還有點老年癡呆,全憑著政府給的一點低保勉強度日。”面對村里人的質疑,劉乃現說:“我不能看著她有困難不管不顧,老太太的丈夫是老黨員、老保管,為村集體經濟出了不少力。我作為村里的黨員干部,理應照顧孤寡,有錢我出錢,沒錢我出力,我啥都不圖,就圖個心安。”
每天劉乃現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孫閆氏家里看看她起床了沒有,早早地把水缸里的水接滿。由于老人習慣了早上吃饃,劉乃現專門在鄰近的饃店預訂了饅頭,老人早上就能吃上專人送來的熱饅頭。接好水后,劉乃現把院子打掃一遍,看她沒什么事了才放心地去地里干活。
“天天有人送飯、洗臉、洗腳,老太太真享福。”村民盛艷英說,村里人都說孫老婆子就是有親兒親女也不一定能想得那么周到,現在孫閆氏104歲高齡了,身體還很健康,每天坐在門口曬太陽,看到走路的人就笑笑。
孝心感染村里人
過年時,劉乃現會把雞、魚和肉燉爛燉軟,送到老人灶臺上,初一一大早再送上一大碗餃子,放上一掛鞭炮,讓老人過一個快樂的新春佳節;老人生病時,劉乃現和妻子就會輪流守護在床前,端水喂藥,擦屎倒尿,直到老人轉危為安。有一次,老人痢疾,拉了一褲子污物,劉乃現立馬到就近的集市,買了新衣服。在劉乃現夫婦無微不至的照顧下,百歲壽齡的孫閆氏除了聽力有所減弱,口齒還算清晰,依靠拐杖遛彎串門沒什么問題。
其實,劉乃現、朱坤俊夫婦照顧無親無故的孤寡老人不止孫閆氏一個。三年前去世的97歲孤寡老太太尤劉氏,兩口子同樣義務贍養了十幾年。
他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劉乃現二十余年照顧沒有血緣的孤寡老人,在當地傳為佳話,而劉乃現的品德也感染著村里的每個人。
責任編輯:余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