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守英,女,高密市膠河生態發展區祝家莊村村民。
在高密市膠河生態發展區祝家莊村,只要天氣晴好,都可以在村西的林蔭道上看見一位70歲的老人攙扶著一位步履蹣跚的老婆婆有說有笑地散步、曬太陽。三里五村的百姓都知道,這是李守英又陪著她百歲的婆婆出來遛彎了。
婆媳兩人不是母女,卻勝似母女,心心相印,以真心換真情,譜寫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婆媳佳話。
“凡事順著老人心”
古語說,婆媳自古是冤家。但是,李守英為了家庭和睦,凡事都遷就著婆婆,凡事順著老人心。
“我是1974年嫁進這個門里的,當時俺婆婆就60多歲了,俺公公去世的早,大姑姐也早已出嫁,家里就娘倆過日子,挺不容易的。那時一大家子的飯全是婆婆一人做,一大家子的衣服、鞋子全是婆婆手工做,而且是婆婆自己裁剪。我對婆婆很敬佩。”
“老人現在年紀大了,脾氣變得跟小孩子似的,經常無故沖你發火,有時候心里也感覺特別委屈,但想想老人這輩子受了那么多委屈,當小輩的忍忍也就過去了!崩钍赜⑹沁@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李守英的婆婆王李氏出生于1910年,今年106歲。在家里,李守英凡事都順著婆婆的意愿來:婆婆除了豬肉,其他肉都不吃,也不吃海鮮,所以全家都跟著“忌口”。婆婆喜歡吃包子、餃子、肉丸子,她就隔三差五變著花樣地做給婆婆吃;婆婆喜歡喝茉莉花茶,她每逢大集就給買給婆婆喝;只要婆婆有什么喜好,她都想方設法滿足。
照料臥床婆婆十幾年
婆婆九十歲那年,不小心摔了一跤,導致大胯骨折。李守英嚇壞了,有多少老人就是因為摔傷臥床郁郁而終的啊。而醫院鑒于老人年事已高,擔心手術有風險,建議回家靜養。
那段時間,李守英寸步不離地伺候在老人身邊,一邊給老人喂飯喂藥、擦洗身子,一邊想盡辦法開導安慰婆婆,全然忘記自己身體也有毛病。老人臥病在床,“方便”之事不再方便,李守英心疼婆婆,怕婆婆得褥瘡,從來不讓她用紙尿褲,而是用棉布給婆婆做了好多墊子,像伺候“嬰兒”一樣伺候著婆婆。在兒媳的精心伺候下,婆婆很快痊愈,身體也越來越硬朗。
因為婆婆年紀大了,加上腿腳不靈便,16年來,李守英都沒有到鄰居家里串過門;即使外出辦事,也不敢在外久留,想到家里百歲高齡的老婆婆,就趕緊往回走!坝绕涫且估铮牌欧砥鹨故裁吹模业煤煤寐犞鴦屿o,一有事快起來…”李守英說。十幾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贏得了鄰里鄉親的欽佩和贊嘆。大姑姐今年80多歲了,身體不好,每年回來給老人過生日,都對李守英把母親伺候得這么細心周到表示感激。
言傳身教,孝心相傳
李守英已經67歲了,體力大不如前,經常腰疼,但她照顧婆婆一如既往。雖然整天很忙很累,但她從沒有抱怨過,反而對現在的生活很滿足。
“家里種了1畝多土豆,掙錢夠花的。孩子從懂事起,就知道孝敬老人,掙了錢都搶著給俺婆婆買東西。兒子、兒媳、女兒、女婿每次回來都大包小包,問我累不累,囑咐我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孝敬老人是做兒女的本分,孝心就是這么延續下去的。”俗話說,100歲有個娘好,現在李守英最大的愿望就是婆婆好好活著,這就是全家最大的福氣。
責任編輯:余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