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前夫仨殘疾哥哥30年
前夫的大哥今年74歲,先天聾啞并患有心臟病;二哥72歲,先天聾啞并患有氣管炎;四哥62歲,精神不正常而且雙目失明。改嫁后的李春娥并沒有對三人棄之不顧,而是精心照顧,每天都為他們做飯洗衣,從不間斷。由于大哥、二哥是聾啞人,在語言溝通上十分不便,加之二人常年有病,有時會亂發脾氣,可李春娥不來都是耐心的照料,有時委屈了自己忍一忍、躲一躲,不知哭過多少次。“等時間長了慢慢也就好了,都互相體諒體諒,人都有個脾氣,誰也不能一點毛病沒有,我就這么尋思,管他哪樣湊合湊合就過去了。”樸實的李春娥如是說。三個大哥住在李春娥為他們蓋的僅有10平米簡易房子里,李春娥就住在隔壁的5平米小屋里,方便隨時照顧。三個哥哥雖然語言表達能力不行,但對李春娥打心底里還是尊重的,有時三人也會發生矛盾,只要李春娥一出面矛盾立刻就解決了。

李春娥,女,58歲,萊陽市譚格莊鎮小劉家村村民。
李春娥原為譚格莊鎮大劉家村村民,2002年前夫因病去世,2003年改嫁到譚格莊鎮小劉家村。而此時,前夫留下的三個生活無法自理的哥哥成了她最大的牽掛,她最終征得第二任丈夫的同意,把3個哥哥一起帶到小劉家村。可是厄運再次降臨到這個不幸的婦女身上,2005年,她的第二任丈夫又因患肝癌去世,就剩她和3個哥哥相依為命,全部家庭重擔統統落到李春娥身上。
前夫的大哥今年74歲,先天聾啞并患有心臟病;二哥72歲,先天聾啞并患有氣管炎;四哥62歲,精神不正常而且雙目失明。改嫁后的李春娥并沒有對三人棄之不顧,而是精心照顧,每天都為他們做飯洗衣,從不間斷。由于大哥、二哥是聾啞人,在語言溝通上十分不便,加之二人常年有病,有時會亂發脾氣,可李春娥不來都是耐心的照料,有時委屈了自己忍一忍、躲一躲,不知哭過多少次。“等時間長了慢慢也就好了,都互相體諒體諒,人都有個脾氣,誰也不能一點毛病沒有,我就這么尋思,管他哪樣湊合湊合就過去了。”樸實的李春娥如是說。三個大哥住在李春娥為他們蓋的僅有10平米簡易房子里,李春娥就住在隔壁的5平米小屋里,方便隨時照顧。三個哥哥雖然語言表達能力不行,但對李春娥打心底里還是尊重的,有時三人也會發生矛盾,只要李春娥一出面矛盾立刻就解決了。
李春娥的家庭的主要收入就是依靠家里的7畝土地,在照顧三個大哥的同時,其他時間基本上都是忙碌在田間地頭,依靠種植花生、玉米、小麥等作物,年收入6000左右。隨著三人年齡的增大,經常生病,2014年三人因生病住院就花去了1.5萬元,雖然三人都辦了農村低保,但對于這個殘缺的家庭還是杯水車薪。由于多年積勞成疾和生活的不規律,如今58歲的李春娥看起來跟自己的年齡不符,同時多病纏身,患有高血壓、冠心病和胃病。在別人看來,李春娥已改嫁,前夫的三個哥哥她不管也無可厚非,可她認為,如果她不管三個哥哥,他們根本無法生活,也活不到現在,照顧三個哥哥是她的良心使然,只要她還活著,至少三位大哥還有口熱飯吃,病了還有人能照顧。
小劉家村村委主任說:“李春娥是個好村民,和鄰居還有村里村民都交往得很好,她對她的家庭也相當負責,她付出的愛心也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李春娥的事跡先后被鳳凰網、齊魯網等媒體廣為宣傳,她用最質樸的情懷,詮釋了責任、真愛和家庭的深刻內涵。2015年,李春娥被評為“梨鄉好人”。
責任編輯:石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