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長燕,女,2000年3月出生,漢族,共青團員,濟陽職業中專學生。
有的人,身體強壯,卻逃避責任;有的人,肢體健康,卻怨天尤人。而一位殘疾的小姑娘,當命運的暴風雨襲來時,用羽翼未豐的柔弱肩膀撐起了一個殘破家庭的天空。善良、勤奮、勇敢、堅毅,讓她身上閃耀著一道圣潔的光芒,照亮了世間灰暗的角落,也映亮了自己奮力飛翔的天空。
任長燕,十幾歲的少女,花樣的年華,應該是充滿想象、充滿快樂的年紀,然而快樂,這個看著很近很近的字眼,卻離她很遠很遠——先天腿部殘疾,母親重病離世,父親車禍重傷,不幸接二連三向她襲來。面對困境,她樂觀、自信、堅強,從七歲開始,便學會洗衣做飯、照顧家人,用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擔。她像海燕一樣,在風雨中接受磨練,在逆境中堅韌成長,演繹著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
花季少女的不幸和堅韌
如果你步入那個家庭,如果你看到那家徒四壁的場景,如果你看到兩個傷殘者守候著三頭沉默的黃牛,如果你知悉了她的不幸和遭遇,你一定會為此而心酸落淚,同時也會為她小小年紀表現出來的堅強,為她在困境中挺起稚嫩的肩膀支撐起一個家庭的氣概而欽佩、而感動。
2000年,任長燕出生在一個不幸的家庭,母親身體殘疾,后期病重,在她兩三歲的時候便臥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一躺就是七、八年,父親除了照顧母親,還要抽空就近打工以補貼家用。她天生腿部殘疾,兩腿走路不平衡,行動不便。但她過早地學會了照顧病人,料理家務,從小就挑起家庭重擔。從7歲上一年級開始,每天放學后,小伙伴書包一丟,便瘋玩一陣,捉迷藏、放風箏、過家家等,每每邀她玩時,她總是委婉拒絕,趕快回家,洗衣做飯,照顧病重的母親,料理所有的家務。
2010年,生病的母親去世,小長燕哭成個淚人兒。那時,她才10歲,本來就缺少歡樂的她又少了一份親情,少了一些溫暖。母親在時,盡管神志不清,盡管沒有交流,但只要她在,女兒就有奔頭,就有主心骨,再苦再累也能承受。可母親離她而去了,她心里便空空蕩蕩。喪母之痛,宛如刀割,常常在放學后,一個人對著母親躺過的地方,放聲大哭。
令人心疼的是,喪母之痛還未平復,禍不單行,她的父親外出打工又遭遇車禍,左腿被碾壓,造成粉碎性骨折,從此臥床不起。家中唯一的經濟來源中斷了,高昂的醫藥費令這個本來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當時的小長燕既要照顧躺在床上的父親,又要計劃著家中的開支,這讓一個還未成年的孩子難以應付。在村委會和街坊四鄰及好心人的幫助下,任長燕艱難地度過了最困難的一段日子。在她的悉心照料下,臥床多年的父親終于站了起來,并在庭院中養起了牛,總算有了一些收入。
本來就身體單薄,又因操勞過度,2014年的冬天,有一次父親得了重感冒,她也突然腹瀉不止。她掙扎著找同學代她請假,又一步步挪到診所,買回藥來為父親服下,然后強打精神做飯,做好喂給父親,當她要吃飯時,累得連碗也端不起來了……
家貧出孝女,患難見真情。有一次,父親不知從什么地方擠出三塊錢,讓她買零食吃,她卻買回了父親愛吃的包子。在她眼里,只要滿足溫飽,就已經是最大的幸福。
花季少女的拼搏和夢想
“既然磨難已是無法避免,那么就讓我用堅定的毅力、拼搏向上的進取精神去經歷磨難、戰勝挫折、擺脫困境。”這是小長燕日記中的一段話。一天又一天,面對著緊張的學習和繁重的家務,她付出了比同齡人更多的艱辛和拼搏。每天清晨五點,她便早早起床,和父親一起鍘草、喂牛。然后給父親做飯,自己草草吃上幾口就去上學。放學回來又是喂牛、打掃牛欄,之后做父女倆吃的晚飯。忙完這些,已經是晚上8點了,她再回到自己房中,完成當天的功課。
長期的努力,使她成為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每個學期都被評為“三好學生”,她家的墻壁上貼滿了“誦讀小明星”、“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守紀小模范”等獎狀,證明著她的獨立自強、好學上進、尊老敬老等優秀品質。雖然現在的生活還很辛苦,但小長燕堅信,美好的未來就在前方,她最大的夢想就是順利完成學業,早點掙錢,讓父親過上幸福的日子。
許多年前,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就曾說過:“在全人類中,凡是堅強、正直、勇敢、仁善的人都是英雄。”堅強的小長燕就是英雄。正因為她有一種英雄氣概,所以她在接連的不幸中沒有被打倒,她在令人窒息的困境中挺了過來。她用自己的模范行為詮釋了道德中最大的真諦,這就是愛。愛父母,愛學習,愛人生,愛一切幫助過她的人。據悉,小長燕等到十八歲時,她的先天性骨關節病就能動手術了,通過補齊修復等手段,她就能找回自己的健康,成為亭亭玉立的美麗少女,找回屬于她的歡樂。
責任編輯:劉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