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絕緣平臺制作-國網聊城供電公司王勝利

全運會保電-國網聊城供電公司王勝利

奧運會保電-國網聊城供電公司王勝利
王勝利,男,1965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1986年參加工作,現任聊城供電公司配電帶電作業班班長。
30年來,他無數次上桿走塔,從一個懵懂青澀的青年,成長為山東省帶電作業的領軍人物。
30年來,他10375次無差錯帶電作業,從一個望電生畏的門外漢,成長為身經百戰的帶電作業班班長。
30年來,他在帶電作業這個“生命禁區”中艱苦挑戰、執著超越、歷盡艱險,只為守護水城萬家燈火,追逐心中最初的夢想。
截至目前,他和他的團隊共減少停電90余萬時戶,創造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達17.5億元。
守護光明 他有精湛的技能和過人的膽識
1986年,21歲的王勝利成了一名輸電線路帶電工人。能吃苦、會用腦、技術精……這是剛入職的王勝利給領導和同事們最初的印象。上世紀80年代末,輸電線路還沒有實行狀態檢修、設備的健康水平也沒有現在好,高壓輸電線路連合成絕緣子都沒有,所以春秋檢的工作量極大。年輕的王勝利每天跟著師傅換瓷瓶、接引線……在五六十米高的桿塔上爬上爬下,常常需要連續作業七、八個小時,夏天,汗水濕透衣背;冬天,冰棱浸濕棉褲,但是他沒喊過一聲苦,沒叫過一聲累。
“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自己的業務水平上去了,才能真正的守護光明。”他這樣鼓勵自己,為了熟記作業規程,他吃飯、上廁所都念念叨叨;為了練好爬桿技術,他主動尋找一切機會上桿,一個月磨破了幾雙絕緣鞋,手上一個血泡還沒好又磨起一個;為了把老師傅們的看家本領學到手,他常常“軟磨硬泡”,虛心向他們請教,并抓住每一次鍛煉機會大膽實踐,工作中總是搶難度大、工藝復雜的活干,從而使自己的技能水平不斷提高。兩年后,他順利地完成了第一次登桿帶電作業并迅速成長為獨擋一面的骨干。“讓勝利上!”也成了當時輸電班組的口頭語。
1998年,聊城市工業進入關鍵的一年,市內魯西化工等大型企業用電負荷大、發展迅速。12月7日,他們班組突然接到調度指令,連接聊城電網與山東省網的110千伏石端線跨黃河塔有一處導線斷股,需立即處理,他們馬上趕到現場。經勘查,導線斷股處為于黃河兩岸中間,距岸邊有120米,檔距大、弧垂低,修復十分困難。寒風凜冽、河水咆哮又給修復工作增加了許多難度。然而,斷裂的導線隨時會斷開,斷開后聊城市將面臨全市停電風險。
風險太大,任務太重,現場的眾人一時陷入了沉默。“我來!”這個時候,王勝利站了出來。“不要命了?”下意識的,當時他的副班長孟憲民喊出了這句代表眾人心聲的話。“如果停電修復,全市停電損失太大,讓我試一試吧,我可以!”他的雙眼看向斷股處,堅定的說。
做完安全措施,他爬上57米高的桿塔踩著導線飛車向斷股處劃去,風大浪急,他在線上跌跌撞撞,50米、20米、……離斷股處越近,漸漸的,風聲浪響都消失了,他的精神全都集中在斷股修復上,一個小時,兩個小時……汗水將全身浸透,身體已微微顫抖,可他的雙手卻依然穩定嫻熟。三個小時的緊張作業,他終于完成了修復和安裝工作,此時的他,卻連回去的力氣也沒有了。
“初生牛犢不怕虎,勇立潮頭除故障!”孟憲民編了這個順口溜。
憑借著精湛的技能和過人的膽識,王勝利創造了公司系統諸多個“第一”,成功完成了首次旁路不停電作業和首次不停電更換分段開關等工作,是220千伏帶電作業第一人。他帶領班組積極拓展10千伏配網帶電作業新項目,開展了帶負荷更換令克、刀閘,帶電更換直線桿針式絕緣子,帶電更換避雷器等17項配網帶電作業項目。2008年和2009年,他分別參加了北京奧運會和山東省第十一屆全運會保電,都圓滿完成任務。
追逐夢想 他用10375次無差錯作業踐行“工匠精神”
對供電企業來說,“不停電就是最好的服務”。2010年,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提出了“能帶不停”的工作理念,并向全社會承諾:配網線路故障推行帶電作業以保證客戶正常用電。為了這個承諾,王勝利和他的同事付出了太多。
帶電作業最怕冬夏兩季,這兩個季節是用電負荷高峰期,故障異常頻發、作業最多。夏季,在30度高溫天氣下,穿著厚重的絕緣服如“蒸桑拿”一般,每次作業完畢,絕緣服都能倒出水來。冬天,為了保障作業時手臂靈活,能穿的最厚衣服就是羽絨坎肩,外面裹上工作服,數九寒冬里,感覺像沒穿衣服。但必須咬牙干完,因為緊急消缺不能超過24小時,這個時候,支撐他的,就是守護光明的理念。
2011年12月24日,一場大雪讓聊城裹上銀裝。他接到通知,一位客戶用電設備故障需進行帶電消缺作業。當他和班組成員來到現場時卻犯了難,雪后的野地又軟又滑,十噸重的絕緣斗臂車在距作業點50米的地方寸步難行。干吧,斗臂車進不去;就算進去了雪后濕度大,對帶電作業來說危險系數太高。“求求你們,別停電,剛接到一個兩千萬的加急訂單,停電了我這廠子就完了!”客戶眼中含淚的一句話,又讓他不能說不。“不要著急,我們工作的目地就是減少您的損失!”結合現場情況,他冷靜地思考著處置方案。
寒風中,故障處不時傳出“啪啪”的放電聲,他們進行了現場勘查,現場溫度、濕度、風速測量剛剛滿足帶電作業要求。但絕緣斗臂車怎么進去?“找鋼板鋪在路上。”怎么干?“帶電加裝旁路引流線”。危險系數大,誰來干?“我來!”斬釘截鐵的一句話,他毫不猶豫的穿上了絕緣衣。檢查安全措施、查看工器具是否完備、絕緣遮蔽、加裝引流線、測量分流……他穩穩的進行著一步步的作業。隨著工作的進行天色已晚,就在他把固定絕緣桿拆除后,準備分開故障相刀閘時,刀閘導電桿突然從一側斷開,只聽“轟”一聲巨響,一束電弧照亮了天空。危險!“班長,別干了!”班員大聲喊道。“王班長,要不別干了,我,我給訂單廠商打電話說明情況,看能不能寬限一天。”客戶也顫抖的說。斗臂車上,他沉穩的擺了擺手,又慢慢向故障處靠去,兩個小時過去了,他終于完成了作業。
一次又一次的帶電作業,王勝利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讓我來”。從1986年到2016年,他和所在的團隊共計開展帶電作業10375余次,減少停電90余萬時戶,創造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達17.5億元。堅持帶電作業,也成為公司“兌現承諾、提高服務質量”的可靠保證和堅強后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更好地開展帶電作業工作,王勝利主動思考、破解難題,是個名副其實的“創新達人”。他主持研制的“220千伏線路過引線帶電加裝重錘”、“改進絕緣打銷器”等多項成果被評為山東省優秀質量管理成果,“可調試10千伏帶電作業平臺”、“安全帶后備保護繩”等成果入選國家電網創新成果,并被廣泛推廣應用。他個人共擁有創新成果30多項,其中5項獲得國家專利。
2013年,公司成立了王勝利創新工作室,簽訂了“導師帶徒”協議,王勝利以他過硬的業務技能和敬業精神,培養了一批批骨干,帶動了一茬茬新人。新來的年輕人李正不理解,“班長,您這么辛苦為啥呀?”
“啥也不為,”王勝利眉毛一揚,“人活著就得為社會做點事,盡可能地多做些事。”
病床守護 他盡心盡責做到忠孝兩全
1996年,王勝利的父親因病癱瘓在床,“父親原本是家里的頂梁柱,性格開朗,只要他在家歡聲笑語就不斷”,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王勝利用他堅強的臂膀,承擔起生命之重。當時他兒子剛出生,生活上的負擔很重,他讓妻子辭了工作在家照顧老人和孩子,他白天上班,晚上睡在父親床邊,日子真正的變成了“兩點一線”。為了防止長褥瘡,夜里他要起床為父親翻兩三次身,幾乎沒有睡過一次囫圇覺。有的時候父親大便干結,他就用手指小心翼翼地將大便摳出來。每天晚上,他還會陪父親看看電視,跟父親說說家庭和工作的瑣事,講講社會和身邊的新聞,排解父親的寂寞和孤獨,11年里,他用拳拳孝心,讓父親在生命的臨終得到幸福和欣慰。
令人感動的是,這十一年里,他從來沒有因為家庭的原因耽誤過一次工作,也沒有因為身體疲勞的原因拒絕過任何一次帶電作業。
生活中,并不是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展示自己的時刻,更多的人在平凡崗位上工作著,默默奉獻著,展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王勝利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用30年的守護和付出詮釋了“平凡人帶來更多感動”。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