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愛民,男,1961年3月出生,漢族,群眾,濟南華聯超市廣友店保潔員。
他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誠實守信”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面對巨款無動于衷,他堅守著“錢是靠自己掙得,不易之財不能要,多站到對方的角度考慮,才對的起自己的良心”的人生信條,他就超市保潔員李愛民 。
普通家庭,生活窘迫,深知“貧賤不能移”
李愛民家庭條件一般,14年在機車工廠買斷工齡下崗,現在超市廣友店任外圍保潔員職務,計時工,來賺取每個月一千多元的生活費。妻子五十多歲,沒有正式工作;兒子三十出頭,結婚后生育女兒一名,小兩口也無正式工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干些零活。平時小孫女就跟著老兩口生活,還要負擔孩子的托兒費,聽著并不富裕的家境,不僅想問當時撿拾到錢時的心態。李愛民靦腆的說:“沒什么,只不過看到失主想起了自己年齡相仿的兒子,感覺80后的孩子掙錢真是都不容易,我要讓孩子知道不義之財不可取,更好的教育下一代。”
面對巨款 心志未亂 從容淡定找失主
2015年10月29日下午李愛民同事向往常一樣進行購物車回收工作,在購物車發現一個鼓鼓的包,情急之下立即打開查看,發現包內裝滿厚厚的百元鈔票,一時無法計算數量,發現丟失貴重后立即將手頭工作放下,將包上交服務臺。按公司流程服務臺工作人員對包內物品進行清點,發現包內裝有的26000元現金、身份證、銀行卡數張。盤點完包內物品后李愛民同志更加急迫,通過清點沒有找到失主的聯系方式,唯一能夠知道就是失主的身份證信息,由于無法與失主取得聯系,李愛民同志突然要求自己必須回崗,等待失主回找。就在大家茫然無措的時候,恰巧顧客發現丟失物品后,急匆匆來服務臺咨詢,物歸原主后,顧客進行現金感謝,甚至請吃飯均被李愛民同志謝絕,并與電臺聯系進行表揚。時隔一周后顧客將制作的“品德高尚,拾金不昧”的錦旗送到服務臺,親自送給保潔員李愛民,仍連聲表示感謝。
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金錢至上的社會環境下,李愛民拾金不昧的行為,充分體現了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忠厚樸實的精神面貌,他拾金不昧的行為廣大群眾樹立了榜樣,贏得了社會點贊,此乃大丈夫也。
責任編輯:劉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