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蕾,女,1979年2月生,濰坊市濰城區煙草專賣局員工。
自1998年7月參加工作以來,該同志在每個崗位都是認真負責、任勞任怨,事事處處以大局為主,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性格開朗為人熱情,在干部職工中擁有極高的威信,多次被組織評為“先進工作者”和“優秀黨員”。
2011年7月的一天,宋蕾的同事任葵的丈夫作為援疆干部要到新疆工作3個月。當時任葵的父親患胃病住院,孩子才5歲,家里的情況實在離不開人。但任葵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一直給丈夫寬心,讓他安心去援疆。“那段時間我看她明顯瘦了,我就想搭把手幫她分擔一下。”綜合運營部主任宋蕾說。于是在任葵丈夫援疆期間,宋蕾就擔負起了幫任葵接送孩子的任務,并負責她們娘倆的晚飯。
宋蕾同志發現,在我們周圍還生活著許多因交不起學費輟學的孩子,因父母為生計打拼而沒有人照看的孩子,他們緊靠自己的一己之力,無疑是杯水車薪。從此她便萌生了成立一個“愛心媽媽”團隊的想法,2014年在宋蕾的帶領下正式成立了“愛心媽媽”社團,從此便開始了她的志愿服務旅程。
2011年9月的一天,凌晨1點,正在睡夢中的宋蕾被電話鈴聲驚醒。“宋姐,你能來我家一趟嗎?劉月好像要早產。”一個焦急的聲音傳了過來,那是劉月的丈夫龐增金打來的求助電話。龐增金在郊區的工廠工作,常年上夜班,由于距離市區較遠,白天多在單位的宿舍里休息,店里的事情基本都交給了劉月。剛開始,劉月應付得來,但懷孕后,她的身體就有些吃不消了。一次市場走訪中,宋蕾了解到劉月的難處,就把情況反饋給了社團。“愛心媽媽”宋蕾聽說后就常常到劉月店里幫忙打掃衛生、整理柜臺等。那天晚上,龐增金接到妻子的電話后,由于無法立即趕回家,就打電話向宋蕾求助。于是宋蕾首先趕到劉月的住處,將她送到了醫院,“愛心媽媽”社團的陳琛和陳琛媽媽也趕到醫院幫助劉月。劉月被護士推進了產房,她們一直焦急地守候在外面。凌晨4點多,產房的門開了,當聽到醫生說“母女平安”后,宋蕾一顆懸著的心終于落了地。看著平安出生的女兒,劉月感動地說:“宋姐,要不是你們,我的孩子也許就不會順利來到這個世界,你給寶寶起個乳名吧!”宋蕾看著剛剛出世的孩子,說:“孩子這么可愛,也是我們的寶貝,就叫她貝貝吧!” 2015年,9月,卷煙零售戶陳美彬在諸城老家的父親生病住院了,陳美彬夫婦要輪流回家照顧老人。家中兩個孩子,小的年僅三歲半,大的上小學三年級。“愛心媽媽”宋蕾負責每天接送大孩子上學放學。宋蕾負責每天中午、下午下班后,到店里給孩子們做飯。
2015年10月,“愛心媽媽”宋蕾得知,零售戶譚重明和妻子有急事外出,家中老母親周梅芳一人,既要打理店鋪、又要照顧孫子。“愛心媽媽”社團立即組織人員利用空閑時間輪流幫周梅芳照顧孫子,為客戶解了燃眉之急。
5年的時間里,她和“愛心媽媽”社團的成員從幫忙照看本轄區零售戶孩子到幫助貧困兒童,她的母愛讓孩子們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同時她還呼吁本單位更多的女同志加入她的行列。在宋蕾的帶領下成立的“愛心媽媽”社團,幫助的人數的越來越多,社團的影響力也逐漸加大,現在“愛心媽媽”社團已擴展到18個人,年齡最大的“愛心媽媽”49歲,最小的23歲。2年來,“愛心媽媽”社團共為廣大卷煙零售戶、本單位員工、困難家庭提供服務62次,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
“愛心媽媽”宋蕾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遞著愛心,她讓“關愛”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以心交心的具體行動。她表示,以此為起點,在今后的日子里,多幫助有困難的各界人士,將愛心傳遞的更遠。
責任編輯:余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