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秀敏照顧老人
肖秀敏,女,生于1972年10月,肥城市康泰養老院院長。
“肖秀敏真是好樣的,她把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老年事業,獻給了老年人”。提起肖秀敏,熟悉她的人都會翹起大拇指交口稱贊。
肖秀敏開辦了我市第一家民辦養老院,像對待自己的親生父母一樣照顧院里的老人,讓他們享受快樂幸福的晚年生活。
心懷大愛 不當老板當院長
肖秀敏從事過餐飲、化妝品等多個行業,并且在河北邯鄲市有自己的買賣,曾經是個經濟條件不錯的老板。2005年底,肖秀敏的母親突患腦溢血,為了能陪在母親身邊,肖秀敏毅然放棄了在邯鄲經營多年的事業,回到家鄉照顧母親。
在肖秀敏的悉心照料下,母親的病慢慢好了起來。照顧母親期間,肖秀敏接觸到了很多空巢老人,這些老人的子女不在身邊,有的還失去了老伴,飲食起居無法得到及時照料,精神上也特別寂寞。每每看到這些老人形單影只的孤獨身影,肖秀敏心里都很不是滋味。時間久了,一種為這些老人做些什么的念頭越來越強烈。
肖秀敏把目標鎖定在了開辦敬老院上。有了敬老院,老人們的衣食起居就有了保障,相互之間交流還能消除寂寞。在充分咨詢了解養老服務業政策規定后,經過多方考察,肖秀敏籌措資金,于2007年成立了占地面積1800平方米、擁有床位110張的我市第一家民辦養老院——康泰養老院。
真心呵護 做老人們的親閨女
建起了敬老院,難事也剛剛開始。照料老人是個辛苦活。在康泰養老院里,有80%的老人不能自理。養老院剛成立時,前來應聘的護理員挺多,但很多人都因為這里的任務重、薪水少,干不了多長時間就離開。護理人員不足,肖秀敏只能親力親為。最忙的時候,她每天要同時照顧七八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
“老人到了康泰養老院就是到了自己的家,他們就是我的親生父母,我就是他們的親閨女。”肖秀敏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80多歲的鄭吉英老人剛入院時生活不習慣,晚上一個人睡不著覺,肖秀敏得知后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給婆婆照看,騰出時間來白天陪老人說話,晚上和老人一起休息。一連陪了40多天,從家長里短聊到人世間的酸甜苦辣,二人成了無話不談的親娘倆。
老人們年紀大了,科學營養的飲食十分重要。為了讓敬老院的老人們吃好,肖秀敏專門聘請了一位手藝好的廚師為老人料理飲食。每天都調劑花樣,并把菜譜打印成冊,張貼到每一位老人的房間里,征求老人們的意見。另外,根據不同季節和老人身體需求,養老院還會提供品種多樣、搭配合理、營養豐富的飯菜,并針對不同民族的老人準備了專門灶房和餐具。
為方便老人就醫,肖秀敏在養老院里設立了醫務室,聘請專業醫生為老人們提供保健服務,每周定期給老人查體,做到有病早知道,預防為主,以免小病引起大病。她還經常組織老人做保健操,鼓勵老人到室外活動,多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同時,肖秀敏堅持每月進行一次家訪,對子女在外地工作的,不定期與他們進行書信、電話溝通,讓家人及時了解掌握老人的身體情況。每到養老院老人的生日,肖秀敏就買來蛋糕、禮物,和敬老院里的工作人員一起為老人祝壽,讓老人感到溫暖。
辛勤付出 信念支撐敬老事業
肖秀敏有一顆金子般的心,她用自己辛勤勞動的汗水,滋潤著每位老人。從老人的衣食起居到治病、娛樂休閑等,肖秀敏事必躬親,一年四季,她幾乎每天都是4點多起床,安排伙食,幫老人穿衣、端尿、打掃衛生、整理房間。
“秀敏每天早晨都是幫我們盛上飯,看著我們吃完,有時候胃口不好他還想法哄著我們多吃點,親閨女也就這樣了。”住了兩年的王奶奶滿懷感激地說。
肖秀敏開辦敬老院,有很多外人不知道的心酸。僅靠老人交的費用根本無法維持院里日常的開支,敬老院曾一度水電費都無法按時上交,面臨無法運轉的危險。最困難的時候,肖秀敏毅然決定讓丈夫到外地打工,用丈夫打工的收入來貼補老人的生活、醫藥費用。
“開弓沒有回頭箭,雖然苦點難點,但看看院子里的老人一個個都滿面紅光,我就告訴自己再難也要堅持下去,這樣才對得起老人們對我的信任。”肖秀敏笑著對筆者說。
肖秀敏用辛勤的汗水澆灌出美麗的道德之花,展示了自己的人生價值。當問到她的心愿時,肖秀敏不假思索地答道:“讓老人們吃得香甜可口,住得寬敞舒適,穿得干凈利索,過得心情愉快,讓老人舒心,讓家人放心,這就是我的心愿和目標。”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