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芊,男,漢族,1983年6月15日出生,宏泰物業公司山東大學項目部消防安全監控管理員。
2015年10月1日晚,濟南市歷城區花園小區6號樓3-202室發生重大火災。居住在該單元603室的李芊同志,發現火情后立即報警,同時穿衣準備救火。他囑咐家人做好防護措施后,只身一人逐戶敲門給每個房間傳達火情通知,使每戶及時采取了有效措施,同時他赤手空拳打破了每層樓梯間的玻璃,以擴大通風面積。他看到各家各戶都采取了防護措施才想到了自己的母親和孩子,在返回家時被濃煙熏倒在三層樓梯上。消防隊員在救火過程中發現了已經嚴重燒傷的李芊并救出,送到了山大二院轉省立醫院救治。不幸的是由于燒傷面積達90%并且重度呼吸道燒傷以及多臟器功能衰竭,搶救無效,于2015年10月2日晚7時55分去世,年僅32歲。
居民樓起火各家響起“敲門聲”
發生火災的是一棟一梯三戶的老式居民樓,著火的是二樓正沖著樓梯的中間戶。三樓的一位鄰居說,“我母親當時聽到有敲門的動靜。”另外各樓層的多戶居民在當時聽到了“敲門聲”。
住在503的王青玫,事發時,她和90多歲的老父親在家。“當時在床上躺著,正準備睡覺,聽到樓下有人喊著火了。”這時,還不知道發生了什么的王青玫聽到了踹門的聲音。“‘咚’地一聲,聲音很大,能聽到我家的門響了以后,聲音很快就往樓下去了。”
“當時我兒子在樓下玩,我自己在家。”四樓的住戶白茂嶺說當時屋里有煙,“我以為是自己家里著火了,找了半天也沒發現是哪里著火了。”白茂嶺打了119報警,然后趕緊跑到窗口看樓下的兒子是否安好,“我看到兒子在樓下,沒事。我又跑到南邊的窗戶上坐著等,這時候我聽到樓道里有人踹我家門。”白茂嶺打開門想下樓,打開門被熱浪和濃煙頂了回來,“我從開門到關門也就一兩秒鐘,當時樓道里已經全是濃煙了。”
白茂嶺關了門跑回家中,又聽到了樓道里砸玻璃的聲音。“砸的是從四樓往三樓走的那個樓梯間的玻璃。”白茂嶺斷定,砸玻璃的是李芊。他認為正是李芊用盡全力砸玻璃的舉動,給樓梯四處進行了通風。
被燒傷倒在樓梯間
當李芊看到各家各戶都采取了防護措施,心里有了些許安慰,這時他想到了自己的家人,于是立刻返回六樓,但是,他被濃煙熏倒在三層樓梯上。消防員發現李芊是在三樓和四樓之間的樓梯間,穿著背心的李芊胳膊和面部都被燒傷。黃臺中隊的副中隊長許震一邊用手套給李芊扇風,一邊囑咐他不要動。
李芊伸出左手往樓上指,想說點什么,說了幾次都沒說出來。“我推測他可能說的是他家里人在樓上,就問他家人在幾樓,他鼓起力氣,說在六樓。”在聽到消防員和民警說上樓去找他家里人,讓他放心,李芊沒有再說什么。消防員、民警、急救人員用擔架把李芊抬下了樓,抬上了救護車,把他送往山大二院。
李芊的母親李秀芳在獲救后,安頓好兒媳婦和小孫子,迅速趕往山大二院,但李芊燒傷十分嚴重,隨即被轉到了省立醫院。在省立醫院,李秀芳見了兒子最后一面,“他戴著氧氣面罩,叫了一聲‘媽媽’。我看到兒子燒成這個樣,當時就崩潰了。”李秀芳強忍著痛苦,告訴李芊孩子和他媳婦都沒事。
“這是我見他的最后一面,緊接著做了兩次手術,10月2日晚上7點55分,孩子就沒了。”李秀芳接受不了孩子已經離世的事實,說到這里便淚流滿面。
很多住戶第二天到了六樓的李芊家里,在一份樓上居民自己起草的《李芊同志救火事跡》材料上簽了名,并摁了手印。
馬上要給孩子過一周歲生日
“我不回來,你就別出去。”這是32歲的李芊留給妻子王軍紅的最后一句話。李芊是一名消防安全監管員,這天晚上,他聞到了燒焦的氣味,出于職業敏感,他意識到這棟樓失火了。來不及多想,他沖下樓,把鄰居們一個一個叫醒。
他的妻子王軍紅回憶起那天的情形,依然有種撕心裂肺的痛楚,“我們根本攔不住他,他心里只想著救人”。
對于年輕的妻子來說,李芊的突然離世,讓她措手不及。她無法想象今后的生活該怎樣繼續,更不知道一個失去了頂梁柱的家庭,日后的生活如何維持。
李芊一家五口靠李芊和李芊父親的工資生活,“兩個人每個月都不到兩千塊錢,我們家雖然過得窮,但是特別幸福。”王軍紅說,孩子出生以后,一家人還沒照一張全家福。“孩子是農歷九月二十二日的生日,我們老家的習慣是提前一個月給孩子過周歲的生日。本來準備這個月20號給孩子過生日,我們一家人去照一張全家福的。”王軍紅早就和李芊商量好了孩子周歲的生日,可沒想到還沒等到那一天,孩子的爸爸已經不在人間了。
生命永遠定格在32歲,短暫的人生,像流星一樣劃過天際,卻在暗夜的天空耀眼無比。烈火是一場生死攸關的測試,生命是一道良知大愛的考驗,他用果敢應戰,用犧牲作答,用年輕的生命為人們講述了什么是舍生忘死,人間摯愛!
責任編輯:劉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