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于思成再苦再難 也要堅守誠信做人的本分

于思成生活照

于思成生活照
于思成,1955年12月出生,環翠區溫泉鎮欒家店村村民。兒子身患癌癥,他傾盡所有為兒治病,最終卻還是白發人送黑發人,期間自己也被查出早期癌癥……剛過花甲之年的溫泉鎮欒家店村民于思成,在過去的幾年里經歷了一連串的打擊。雖然歷經苦難,但這位堅強的膠東漢子依舊不忘初心,待人和善,樂于助人,誠信經營。“日子再苦再難,也要堅守做人本分。”于思成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兒子病重,他傾盡所能為兒治病
2010年,于思成24歲的兒子被診斷為直腸癌晚期,先后住院36次。直到2015年10月29日去世,期間花費近60萬元,盡管大病醫療保險為其報銷了80%,但剩余的十多萬元對于在外打工的于思成來說,依舊壓力不小。
兒子生病的5年里,他一邊照料渾身插著各種導管的兒子,一邊在外打工。為了攢錢給兒子治病,他還承包了村里近9畝地,日子過得很是艱苦。兒子病情好轉時,他就把兒子接回家,老兩口輪流伺候,一旦病情惡化就立即送醫院,老兩口輪流去醫院照料。
不幸的是,2013年2月,于思成也被查出患有早期直腸癌,因為發現得早,及時做了切除手術。出院后的他無法再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于是辭掉了原來的工作,在村南自家的山地上建了一個養雞場,專門散養跑山雞,靠賣雞和雞蛋賺錢。
誠信做人,他的跑山雞大受歡迎
養雞場三面環山,靠著天然的斜坡,于思成用網、木板和磚頭圍成了一個露天的養雞場,里面散養了許多跑山雞,以及一些鴨子和鵝。養雞場里有兩間小房子,平時他就住在這里。
每天上午,于思成都要在養雞場的小房子外剁菜。養雞場規模最大的時候有300多只雞,每天光剁菜就是一個不小的體力活。“玉米、麥子麩、菜葉、花生餅都是跑山雞愛吃的,一天能吃好幾十斤。”于思成說,養殖雞只需要喂現成的飼料就可以,但要養真正的跑山雞,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不僅如此,自然放養的跑山雞在雞蛋產量上也會比養殖雞低很多。通常情況下,一只養殖雞一天可以產一枚雞蛋,而跑山雞兩天才會產一枚雞蛋。
因為常年養雞,于思成經常會遇到上門推銷雞飼料的人,但都被他一一拒絕。起初的時候,賣飼料的人還會三番兩次地再來推銷,但連續登門半年多,見他始終堅持不用飼料喂雞,最終也就放棄了。
“是什么就是什么,咱不能糊弄人。”于思成說,“雖然老于家的跑山雞長得慢,雞蛋產得不多,但品質絕對信得過。”熟知于思成為人的村里人首先成為他最大的客戶。
久而久之,“老于家的跑山雞和雞蛋好”的名聲逐漸被更多人知曉,大家都爭相上門購買。最近有個客戶一次性要了近百只雞,供不應求的情況時有發生。“年前養雞場里的跑山雞不多了,等過完年暖和一些,我得趕緊再去補一批雞苗養起來。”于思成說。
村民告訴記者,于思成在村里是出了名的老實本分,人緣也好,街坊鄰居有啥事,他都樂意幫忙。村委近期正在忙著搬遷,他又抽空來幫忙干活。因為誠信經營,于思成成為村里善行義舉四德榜的上榜人物,被村民推舉為“誠實守信個人品德”的優秀典型。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