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慶棟,1978年出生,中共黨員,濟南市歷下區龍洞街道燕山新居居民。
徐慶棟是名退伍老兵,曾多次獲得優秀士兵、優秀士官、學雷鋒先進個人、98抗洪搶險旅部嘉獎等榮譽,復員后自己創業,現在小有成就。他有一個名片——濟南老兵免費電影放映隊隊長,雖然叫“濟南老兵電影放映隊”,但創立之初的兩三年,一直都是他自己一個人放映,所以這也可以說是個“一人放映隊”。免費宣傳我黨我軍優良傳統,以及法律法規安全知識;免費流動放映電影佳作,豐富泉城人民業余文化生活,這是一個老兵高尚的責任感,更是一個老兵無私的承諾。他帶著自費三萬元購買的電影設備轉遍了各個工地,自2012年起為農民工免費放映電影四百場。從沒進過電影院,卻將電影帶給無數農民工,他的善舉感染了更多人加入到了放映隊伍中來,他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為農民工真情服務的諾言。
一則電視新聞 激發放電影想法
38歲的燕山新居社區居民徐慶棟是一名退伍老兵。2004年退伍后來到濟南創業,在歷下區東部開了家小商店。漸漸生意越做越好,店鋪也新增一家,夫妻倆各自經營一家小店,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2004年濟南東部剛剛開發,農民工達到上萬人,徐慶棟看到這些農民工業余時間除了喝酒、打牌,文化生活十分貧乏。當時他的店中訂了四五份報紙,便貼出告示,通知農民工和周邊居民可以到他店里免費讀報。
2011年,徐慶棟看到一則電視新聞,一個工地上十七八歲的農民工喝醉了,因為缺錢便去搶劫,錢沒搶到自己卻進了監獄。“我十七八歲時還在部隊上受教育呢,農民工需要合適的文化活動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記得小時候在村里看電影,全村總動員,就像過節一樣熱鬧。在部隊時也每周看兩次電影,放松娛樂的同時還能受到教育。電影一定能給農民工兄弟帶去快樂。”在部隊曾幫忙放過電影的徐慶棟一下子就想到了電影。從那,義務給農民工放電影的想法就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2012年2月,徐慶棟花3萬元購買了全套的電影放映設備。這筆錢相當于他1年的收入。2012年3月,第1次為農民工放電影的情景,他依然記憶猶新:“現在的數字設備剛拿到不會操作,當天一直給北京賣家打電話問使用方法。”當時放的是《辛亥革命》,徐慶棟是帶著剛剛上小學的兒子一起去的。那天晚上風很大,支架很不好固定,兒子抱著支架,他撿來一塊大石頭壓住架子的腳。
他沒有事先聯系項目負責人,只是默默和兒子在空地上支起了銀幕,預熱了擴音箱。當夜色漸濃,銀幕上放出璀璨的光芒,一瞬間吸引了眾多農民工的目光。他們紛紛來到工地,一起欣賞這場難得免費的電影。放映之后,很多農民工對徐慶棟表示了感謝,并希望他能多來放映幾次,也正是他們的熱切希望,使徐慶棟覺得這件事要堅持下去。
損失一家店鋪 播放電影四百場
從那以后,從沒進過電影院的徐慶棟,拉著電影放映設備,輾轉于奧體、高新區附近的工地,以及草山嶺和燕山新居小區。把一場場電影帶到了很多工地。3年多來,平均每3天放一場,無論嚴寒酷暑,這些年已經堅持放映了400場左右。
徐慶棟的影片內容十分豐富多彩,故事片、戰爭片、紀錄片、科教片應有盡有。他還特地在電影前播放15分鐘科教片,涉及打工安全注意事項、如何找到好工作等實用信息。“別小看了露天電影,它們是塑造和傳播文化的工具。”徐慶棟說。
很少有人知道,除了自掏腰包,徐慶棟還在這件事上搭上了大量的時間精力。他每3天放一場,每場時間為晚上7點到9點半。放電影前他要從下午開始選片、調試設備,顧不上店里的生意,他的一間店鋪只得關門謝客。即使關閉店鋪,也要兌現自己的承諾。徐慶棟笑著說:“幫助別人快樂自己,雖然店只剩一家了,但自己心情好了反而帶得生意更紅火了。”
吸引更多好心人 成立老兵放映隊
長久的堅持換來的是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平時徐慶棟的哥哥也常來幫忙。他10歲的兒子從第一次放電影開始一直陪在身邊,從簡單打下手到現在幫忙放銀幕、預熱擴音機,幾乎掌握了放映的一系列流程。
如今六七名志愿者加入了公益放電影的隊伍“老兵放映隊”。他在濟南工作的老戰友通過微信朋友圈得知了這件善舉后,毫不猶豫地找到徐慶棟,提出一起放電影。和他們一起加入的還有一些退伍老兵和社區居民。
如今,徐慶棟最大的愿望,就是這個由他一手成立,一人支持的電影放映隊可以吸收更多的志愿者,組織更多的放映隊,滿足群眾對電影的需求,只要群眾需要,一人放映隊永遠不會停機。
責任編輯:劉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