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娟參加愛心公益協(xié)會宣傳互動

于娟參加公益活動

于娟走訪貧困學生

于娟走訪貧困學生

于娟
于娟,女,漢族,1976年10月出生,肥城市新城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新城街道志愿服務中心志愿者。
“哎……小心點,小心……別把給孩子們過冬的新鞋弄臟了。”俗話說:聽音識人,聽這熱情有力的聲音就能猜到此人十有八九是個古道熱腸之人。
果然,一進新城街道辦事處大廳,就看到一個風風火火的身影正與其它幾個小伙子接力傳遞著新鞋,雖顯瘦弱卻干勁十足。看見記者,她匆忙擦把汗,理了理有些散亂的頭發(fā),跑過來說:“您先稍等,我得整理好這批新鞋,下午就要給孩子們發(fā)走了……”
39歲的于娟是肥城市新城街道辦事處連心辦的一名工作人員,開朗大方,從事公益事業(yè)已有5個年頭,五年的奉獻也讓她越發(fā)明白人活著應該做點有意義的事情。
心存善念入公益
“說實話,真的是被他們的苦難震撼到了。”于娟說:“我曾在網(wǎng)上看到朋友發(fā)布的一條配有圖片的消息,是關于寧夏孩子生活、上學困難的,這張圖片刺傷了我的心,無法想像在寒冷的冬天,孩子們穿著單薄不合體的衣服是如何度過的。那長滿凍瘡的手、干裂的嘴唇、渴求幫助的眼都讓我震驚又悲傷。”
從交談的眼神中依稀能看出她的急切,“當時就想著怎樣幫助他們,經(jīng)過多方打聽尋覓,找到了當時山東有名的西部愛心公益社,就通過它捐出了第一筆愛心捐助。”
第一次參加公益活動,于娟感受到了奉獻的快樂,一種前所未有的充實和快樂讓她在工作之余更多地關注社會公益,并正式加入西部愛心公益協(xié)會。2011年年底,于娟隨西部愛心公益社山東站的志愿者們到老城大石關走訪,沒想到這一走訪就是“三年不斷”。
老城大石關小學有個7歲的女孩盧夢媛,父親五十多歲,母親失去雙腿,常年臥床,一家人擠在幾十年前的老屋里,靠著幾畝薄田與低保維持生計。“屋內還是以前的土疙瘩地,沒有下腳的地方,最可憐的是孩子,別人的童年是五彩的,她的卻是灰色的。”
從那次走訪以后,于娟就把盧夢媛家當成了“聯(lián)系點”,不但資助她上學,只要有時間還去家中探望,給孩子帶去毛絨玩具、衣物和生活費。“我感覺于娟阿姨就是我另一個媽媽。”提起于娟,盧夢媛滿是感激。
風吹雨打心不變
“類似盧夢媛這樣的家庭還有很多,但是讓我無從下手,最關鍵的是我不了解他們的情況,沒有渠道。”不患貧而患不問,單單依靠政府的力量很難轉變他們的處境,公益事業(yè)難就難在缺少民間力量的參與。
事情的轉機是在2013年,當?shù)弥靶鲁墙值乐驹阜⻊罩行摹背闪⒑螅诰炅⒓磮竺麉⒓印Kf:“找到了組織,我們這些志愿者獲取貧困和需要資助的信息就更廣闊了,志愿的力量也更加壯大了。”
有了組織,于娟干勁更足了——給孤寡老人送去煤炭、棉衣、糧油,更換破舊電路,讓老人度過一個溫暖的冬天;協(xié)調公益組織邀請各學校受助學生聯(lián)誼,并提供免費午餐、免費電影,動員更多愛心人士和志愿者參與支持公益事業(yè);在“雙聯(lián)雙幫”活動入戶時,為太平村10戶貧困家庭解決開春土地化肥問題讓貧困戶過了一個放心年;利用新城街道志愿服務中心了解情況,聯(lián)系西部愛心公益社山東站對貧困家庭逐一走訪。目前,已有12名貧困家庭的學生得到了愛心人士的資助。于娟說:“孩子們露出的笑臉,是最燦爛的花朵兒。”
天有不測風云,2014年,正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公益事業(yè)的于娟遭遇了重大的家庭變故,相濡以沫的丈夫因病去世,如此大的打擊讓她一度崩潰。也是在這個時候,那些受助的孩子紛紛給她寫信安慰,有的孩子還寄來了自己折的紙鶴。“是孩子們的安慰鼓勵讓我慢慢走出了陰影,也讓我更加堅定了從事公益的信心。”
女兒眼中的天使
受到于娟的影響,女兒也是一個富有愛心的孩子。不但生活學習上幫助同學,參加學校組織的公益活動更是積極。說起女兒,于娟滿臉的驕傲:“女兒今年才上初中,但已經(jīng)像個大人。”
去年一次上班的路上,于娟在救助中心碰到一位中年男子,“其實和我年齡差不多大,但是感覺真是蒼老,弓著背、低著頭在角落里站著。”經(jīng)打聽,這是一位患重癥兒童的父親,他今天來的目的是申請救助。聽明緣由后,于娟不但跑東跑西幫忙辦理手續(xù),最后還塞給他500元錢。
回到家,吃飯的時候,于娟說起了這件事,讓她沒想到的是女兒放下飯碗,跑到屋里,拿出來幾個毛絨玩具和十幾塊的零花錢讓她捎給那個患病的小朋友。“當時我就落淚了,沒想到我的孩子這么有愛心,人家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一點也不假。”
“可能是受她媽媽的影響,她富有愛心,充滿正義感,這種奉獻愛心地言傳身教,成效不言而喻。”老師這樣評價于娟的女兒。
當問起于娟女兒對媽媽的看法時,她說:“我媽媽是一個天使,渾身上下充滿了愛……”
如今的于娟,正全力應聘“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的志愿者,“一旦成功,我就能成為一名宣傳未成年人如何防止性侵的志愿者,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愿人間充滿愛,或許這是于娟從事公益最本質的目的,也是她最大的收獲,行走在公益路上的她就像桃都的花兒,正在為他人帶去更多的芬芳。
責任編輯:王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