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蘇,1948年出生于官地村,今年63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郭蘇自幼家庭貧困,成年后一直靠種地為生,他一人獨居,家中經濟狀況窘迫。
就是這樣一位家庭貧困的普通農家老人,靠著自己的雙手,利用七年時間,義務為村里的父老鄉親挖了一口大口井,解決了村東300多畝果園和農田灌溉難的問題。
2002年,獨居的郭蘇不幸患上了喉炎,因舍不得花錢治療,病情日益嚴重,咳嗽厲害時經常伴有米粒大的血跡,為了治病他花光了所有的積蓄,無兒無女的郭蘇對生活徹底絕望了。但一想起就這樣走了,他的心里難免覺得留有遺憾。思來想去,他下定決心不能這樣默默的等待死亡,要給父老鄉親留下點什么,要在有生之年為生養自己的村莊做出點貢獻。可是干點什么好呢?
經過一番調研,細心的郭蘇發現村東果園和農田灌溉困難,這是困擾村里村民的一大難題。于是郭蘇下決心要為父老鄉親們義務打一口大口井。想著容易辦起來難。大口井工程投資巨大,在普通的土質上打一口30米×30米的大口井預計投資得七八萬元。加上官地村村東土質堅硬,且大部分是硬石,投資數目更大。沒有錢,郭蘇決定靠雙手挖井。可當時郭蘇連買鎬頭、鐵锨的錢都沒有,他只好到哥哥家里借,哥哥、嫂子見他病得厲害,勸他打消挖井的念頭,他堅決不肯。哥哥和嫂子被他的決心打動了,給他買來了鐵锨、鎬頭等工具。工具買來的當天,郭蘇十分激動,他懷揣著挖井的夢想來到村東干了起來。春去冬來,年復一年。為了省錢,工具磨壞了,他就一修再修;手磨破了,凍開口子,干起活來鉆心的疼,舍不得買手套,他就到汽車維修部的垃圾堆里撿幾付戴著干;有時候身體病得厲害,舍不得買藥,他就自己悄悄休息幾天,稍微好點再接著干;井越挖越深,土越積越多,舍不得雇推土機,他就用小推車一車車往上推。他的行動打動了鄉親們,有的鄉親給他贈送工具,有的為他捐錢,支持他繼續干下去。
就這樣歷經整整7年的時間,郭蘇的愿望實現了,一口口徑為30米×20米、深8米的大口井挖成了,這口井解決了周邊300多畝的果園和農田的灌溉問題。每當看到從這口井里抽出的汩汩清水灌溉著農田,鄉親們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郭蘇。而郭蘇也沒停下他的打井工程,為了全部解決村里土地的上水灌溉問題,經過兩年多的堪查對比,2012年,村東南的另一口大口井也開始動工了,鄉親們又看到了郭蘇天天忙碌的身影。這次工程任務相比過去更大更艱巨,但郭蘇并不在意,經常對大家說,只要還能動彈,我就要繼續挖下去……。全村百姓滿懷感激之情,親切地稱郭蘇為“當代愚公”。
榮獲2013-2014年度“煙臺雙十佳好人”
責任編輯:王曉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