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沛龍,男,1973年出生,諸城市魯東市政建筑工程公司職工。
孝在于行。他以悉心照料讓老人得以安享晚年,他晝夜辛勞換來老人的精神矍鑠。他以一份孝老敬親的愛,一份呵護家人的情,用點滴傳遞真情。他以青藤般的堅韌撐起了家庭的綠茵,解讀著“知孝”和“行孝”。他用實際行動向我們證明:情義只有用真誠才能堅守,孝心只有用行動才能傳承。血緣不是親情的標尺,孝行才能映照出人間大愛。
在諸城市蘭家村摩托車廠家屬院小區,提到三代同堂的和睦家庭,大家都會異口同聲地回答:老韓家。老倆口今年都近七十歲,可見過她的人都說她看起來比剛來時又年輕了,是越活越年輕。“現在生活這么好,家庭又和睦,老人心情好,人自然也顯得年輕多了!”老韓只有這一個女兒,可他們過的日子卻比那些養了好幾個兒子的老人更幸福、充實。這些全都是因為有一個好女婿——李沛龍。
2009年冬天的一個早晨,老韓倆口正在路上走著,被一輛從后面沖過來的小轎車撞倒,小車正好撞在了老韓的腰上,他當場就歪到了地上,痛得不能動。李沛龍聽說后,立刻趕到出事地點,跟隨救護車將岳父送到醫院,陪老人做CT,背老人樓上樓下做各種檢查,最后確認檢查結果其岳父腰椎被撞斷,左腳踝骨折,需要住院治療。忙了一個上午連飯也沒顧上吃,他又匆匆回家簡單收拾了一下,就回醫院陪老人住到了病房。這期間,李沛龍接自己的父母來家里照顧年僅6歲的孩子,夫妻二人白天還要上班,晚上就住到醫院里照顧受傷的岳父。岳父年齡大了,腰腿都受傷,鉆心的疼痛折磨得他心煩意燥,晚上也經常痛得睡不著覺。李沛龍就請教大夫掌握了一些按摩常識,經常為老韓按摩腰腿以緩解老人的疼痛,直到老人平靜地睡著,而他自己有時整個晚上都不能合眼。老人腰部受傷,只能平躺靜養,時間長了,身子發板,一度出現萎縮的征兆,如果持續時間久了很可能引起癱瘓。看到岳父的狀況,李沛龍絲毫不敢懈怠,特地找了專門的按摩理療師進行學習,在醫院大夫的指導下基本掌握有關知識后,就一刻不停地給老人按摩理療,舒活筋骨。老人經過兩個多月時間的住院治療,身體逐漸康復,可是他卻整整瘦了一圈。想到老人出院回到農村自己在家沒有人照顧,他便主動與媳婦商量,把老人接到城里家里由他繼續照料,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老人的身體基本得到了康復,也比以前胖多了,精神狀態極好。
想到女兒女婿兩人工作比較繁忙,生活也比較艱苦,兩位老人很心疼他們倆口子,怕給他們添麻煩,就要回相州老家生活。經過半年來的共同生活,沛龍已與兩位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考慮到老人也都六十多歲,身體等各方面也不允許從事體力勞動,于是他與媳婦商量,把老人在老家的土地轉給別人種著,讓老人與他們共同住在城里一起生活,這樣也有利于照顧老人。既然沛龍他主動提出來,媳婦心里哪有不愿意的。為此,沛龍怕老人想多了,主動說是讓兩位老人給他們照看孩子上學,所以需要老人留下來一起生活。這是倆老人這輩子怎么也不敢想到的,原來在農村只有一個女兒,女兒出嫁后就只能自己生活了,沒想到還能與女兒共同生活,這是哪輩子修來的福份,兩位老人到現在都這樣說。
為了給老人改善生活,沛龍總是隔三差五地購買水果蔬菜,那些平時不舍得買的好吃的也經常買點光給老人和孩子吃,他從不舍得吃一口。老人看得多了,就勸他吃一點,他總說:“我在外邊吃了,這是拿回來給你們嘗嘗的”“這是特意給你們吃的,我有的是機會吃。”岳母的腿有時痛,沛龍就去購買了一個大木桶,每天晚上給老人熱水泡腳,還專門找人學習按摩知識,回來就為老人按摩按摩腰和腿,緩解老人的疼痛。一有機會就看有關中醫知識,現學現賣為老人的頭痛腦熱提供良方。
俗話說:“一個女婿半個兒”,但是李沛龍對岳父母付出了整個兒子的身心。由于他妻子上班比較忙,經常加班加點,照顧老人的責任全落在沛龍一人身上,幫老洗衣洗澡,生活瑣事全不落下,他還為老人購買了一輛三輪車,空閑時還經常推老人出去轉轉,曬曬太陽,岳母逢人必說:“孝敬女不如孝敬女婿”,“ 沛龍真比兒子還貼心呀!”現在,老人面色紅潤,精神矍鑠,老人逢人就說:“前世積德,讓我們今生遇到了大好人,遇到了沛龍,要不然早見閻王了”。
責任編輯:王曉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