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臂軍人義守烈士陵園30載

蔡恩坤擦拭烈士肖像

蔡恩坤向村民們講解抗戰故事
蔡恩坤,男,1950年9月出生,馬本齋烈士陵園義務守護人。自1985年至今,30個春秋,一萬多個日日夜夜,蔡恩坤守護在烈士陵園,寒來暑往,從未間斷。
蔡恩坤今年66歲,1969年入伍,1971年入黨,現為馬本齋烈士陵園義務守護人。他在部隊給軍馬喂草時,整個左前臂齊肘卷入機器,導致三級傷殘, 1973年退伍返鄉,被吸納到村委會工作。1985年,馬本齋烈士陵園建成,蔡恩坤懷著對英雄的仰慕之情,不顧家人的極力反對,向民政部門申請去守護陵園,這一去就是30個春秋。
當時的條件很差,全都是土路,進出不方便,陵園里面沒水沒電,吃飯都成難題。蔡恩坤住在僅有7.8平的磚房內,清晨起床打掃院落,由于傷殘,只能一只手握著掃把,干起活來比較吃力,常常是干一會兒休息一會兒,整個陵園打掃下來,常常需要一天時間。從1985年馬本齋烈士陵園建成之日起,蔡恩坤每天都重復著同樣的工作,從園內的一片落葉,到櫥窗上的灰塵,老人都認真打掃。隨著時間的推移,蔡恩坤的思想也發生著變化,如果說起初幾年是自己出于對英雄的緬懷與敬仰,那這么久了,就成了一種割舍不斷的情懷。
近三十年的歲月中,蔡恩坤經歷了不計其數的老軍人前來吊唁,但其中有一件事讓他記憶猶新,當時幾位老人在祠堂前對著馬本齋的銅像佇立良久,失聲痛哭,并緊握住蔡恩坤的手,連聲道謝,后來經過詢問才知道,為首的老人是馬本齋司令當時的警衛連長高翔。
這件事對蔡恩坤的觸動很大,也成了他一直堅持下來的動力。每年前來吊唁馬本齋司令的人不計其數,每一次的到來,都讓蔡恩坤感覺自己守護陵園的價值所在,更像是一種情懷的延續,也讓這種情懷延續了30年。
2012年馬本齋誕辰110周年之際,陵園重新翻修,鋪上了青磚,建起了紀念碑,修建了停車場,但唯一沒變的,是蔡恩坤老人日復一日的工作。現在的蔡恩坤多了一份工作,就是為前來參觀的人們當講解員,祠堂內的每一張照片,蔡恩坤都如數家珍。每次有學生前來,他都會把馬本齋的故事講給他們。夏天,陵園前面的廣場上有很多村民來乘涼,他們最愿意聽蔡恩坤講馬本齋的故事。每一次講起馬司令,他都會感覺自己在為宣傳革命精神和教育下一代做貢獻,他的工作也愈加顯得有價值。
在蔡恩坤的值班室里,掛著一副字,上面寫著“為英雄守墓三十載。”這是馬本齋的兒子馬國超在2012年4月14日前來掃墓的時候給他寫的。從1985年至今,馬國超一共來過7次,每次都拉著老蔡的手一遍遍地說著,“謝謝,你辛苦了!”
三十年來,蔡恩坤不僅一直看護著陵園,還在陵園內栽下楊樹、柏樹和四季常青的冬青,他說:“人不可能時時刻刻陪著馬司令,栽下這些樹可以長期陪著馬司令。”在長春工作的兒子經常勸蔡恩坤老兩口過去安享晚年,但每次都被蔡恩坤回絕,“我知道有一天我會離開這里,但是在這天來到之前,我會盡力干好我的工作,做一個合格的守墓人。”現在,蔡恩坤老人的女兒和女婿表示等父親干不動了會接過父親的擔子,一直將陵園守護下去。
就是這樣一位低調樸素的老人,用他30年如一日默默無聞的付出,詮釋了什么是堅守。
責任編輯:余梁








